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 题号:16287898
孔子说:“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为?”孟子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据材料可知,孔孟二人都( )
A.强调统治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B.主张实行“仁政”
C.站在民众的立场上为民争权益D.力求推行“仁义”
【知识点】 儒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A.尊儒抑法B.尊法抑儒C.儒法并用D.内儒外法
2019-01-30更新 | 76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B.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C.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D.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2020-12-02更新 | 10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时期,其中儒家思想(       
A.提供了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B.提供了无为的哲学思想
C.提供了积极进取和改革精神D.提供了民主思想
2017-11-11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