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1631646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尔赛体系的主体虽是传统的欧洲强国英国和法国,但一战结束后,其在欧洲指手画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而当美国宣布不参加国联时,也使他们没有勇气和信心接过这副担子。国联既没有武器,也没有军队,英法对“绥靖”政策的默认,使其吸引力不断降低,日本和意大利先后退出国联,德国、苏联在被接纳后不久也退出了,最终国联沦为一个来去自由的国际俱乐部。大国的四分五裂使小国“身在曹营心在汉”,在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后,小国们也纷纷“背弃了国际联盟,奉行了一条四散溃逃的政策”。

材料二   当苏军挺进东欧后,丘吉尔急不可待地请求与斯大林会晤,而美国也不愿再次错过“加入世界”的机会,积极参与到关于战后问题的会议中,推动雅尔塔体系的形成。虽然主宰这一体系的是美苏,但通过“大国一致”的原则,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国间相互制约的和平机制。在对战败国的处理上,美苏等国的领导人们小心翼翼,他们强调既要通过对德日民主制度的重建,消除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最后痕迹,又要避免把太多的重担强加于他们。此外,这一体系下的联合国通过维和行动、调停斡旋和强制措施等,对遏制冲突的爆发及结束和缓解已经爆发的冲突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曹胜强《20世纪国际秩序的历史研究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凡尔赛体系”崩溃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体系”相较于“凡尔赛体系”的进步性。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维也纳体系是继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历史上第二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该体系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它在欧洲大陆恢复了旧的专制制度,并通过战胜国财产的瓜分不仅满足了列强的领土野心,而且初步建立起一个新的欧洲大陆的均势。第二,它是一个五极均势结构,依靠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实力均衡、共同维持着欧洲的稳定。第三,它开始用“会议外交”的方法,通过上述五大国定期举行国际会议,对列强各自的利益和矛盾进行协商解决,从而维护大国的利益。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上四大体系的演变》

材料二   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讲话》中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访华团时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三大体系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体系的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为解决东西南北问题提供了哪些中国智慧和方案。
2023-07-17更新 | 9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材料   1918年年底,英军占领了南库尔德斯坦大部分地区。但是,英军在占领南库尔德斯坦的初期处境非常艰难。英国政府认为,需要选择一个代理人来管理南库尔德斯坦。后来,南库尔德斯坦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部落领导人马哈茂德在英国的支持下,建立了自治政府。但马哈茂德有很强的权力欲与野心,这引起了英国当局的强烈反应。在镇压了马哈茂德领导的伊拉克库尔德人暴动后,英国正式开启对南库尔德斯坦的直接统治。此后,英国与伊拉克库尔德人战时已经确立的友好关系与进一步合作的潜在基础被破坏。在1918~1920年,英国对伊拉克库尔德人的政策引发了土耳其、法国与波斯的严重关切,地缘政治博奔日趋白热化。未来中东地缘政治局势大多也处在紧张与混乱之中。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伊拉克库尔德人统治方式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对伊拉克库尔德人政策变化的影响。
2020-02-13更新 | 1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近代中国,德国和英、日、俄等国相比,远不是对中国威胁最大的敌人。不过,由于德国败局几定,中国只有加入英法协约国一方,才可能在战后新的国际体系中赢得发言权,所以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选择对德宣战。……首先,十几万华工通过欧洲之行,成为了具有新思想新视野的新人,对世界对中国对自身都有了新的认识,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大大加强,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其次,中国外交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的挫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兼具的五四运动,对外而言,是中国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继续努力和再次尝试,对内来讲,启蒙了几代国人,影响了今后中国百年的思想走向。第三,大战前后,国人从憧憬兴奋到失望幻灭,使部分精英转而停止了对欧美文明的亦步亦趋,寻求另一种形式的国际化——以俄为师,这对中国后来的历史发展造成的影响,是不言自明的。

—摘编自(美)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宣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促进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

2018-07-07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