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维新变法思想 > 康梁维新思想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1633387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向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新青年》


(1)材料一反映当时中国兴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该运动的主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当时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什么运动?材料中的德、赛两先生实际上指什么?这场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何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些介绍西方世界和西方文化的著作,1844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1845年姚莹写成《康輶纪行》,1848年徐继畲编成《瀛寰志略》,何秋涛著成《朔方备乘》,梁廷枏写成《海国四说》。这些著作,有些是关于世界地理历史的,有的是关于中外关系的。这一时期中国人所看到的还仅是西方的物质文明,并且主要是坚船利地,因此最初表现出来的学习西方的意向也主要是仿造船炮。

——据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等整理

材料二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陷入空前危机之中,而资产阶级的成长及其知识分子代表意识形态的转换,促使维新派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围绕制度层面的文化更新,提出了一系列主张:痛陈制度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对制度层面进行全面革新,使其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诸领域。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40年代国内出现介绍西方的著作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变化及原因。
2022-02-25更新 | 9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儒学是古代中国主流政治思想,也广泛且深刻地影响着古老中国的现代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儒学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康有为作《孔子改制考》:“孔子为教主,为神明圣王,配天地、育万物,无人、无事、无义不范围于孔子大道中,乃所以为生民未有之大成至圣也!议礼、制度、考文,皆孔子改制之事也。”

陈独秀作《复辟与尊孔》:“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据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按历史时间简述儒学在中国古代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儒学在“b”段和“d”段出现高峰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关于孔子的形象,有两点认识可以提供选择讨论:①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分析康有为对孔子所持态度的原因;②新文化运动的人士提出“打到孔家店”的主张,分析孔子这一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背景。请你选择其中之一进行阐释
2022-03-21更新 | 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34年,他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他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1)材料中的他是谁?他为什么会认为英国的制度是最理想的?又为什么会盛赞中国的“孔子时代”?
材料二 下图为新发现的梁启超为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起草的手稿局部

1905年以端方为代表的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活动曾轰动一时

材料三 梁启超为清廷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捉刀代笔,草拟奏折,大概是清末立宪史上最有趣的故事了。梁启超以通缉犯身份,流亡海外,却直接介入最高层的政治决策,不能不令人咄咄称奇。
——摘自《南方周末》第1292期
(2)材料中的五大臣与“枪手”梁启超要求的立宪是否一致,为什么会出现令人咄咄称奇的怪事?
2016-11-18更新 | 3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