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 古代希腊文明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1656629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京四合院(见图)的住宅形式同院中的人际关系一样,是整个社会政治制度的缩影。就拿房屋分配来说,正房永远是长辈的起居室,仆人永远住在最小的最不起眼的房间。家中晚辈的起居室也是根据昭穆制度排列。

——摘编自郑凯曰《四合院中的审美文化精神研究》

古希腊建筑中,神庙(见图)是最为典型的建筑形式。它是圣地最为突出的地方,又是城邦公共活动的中心,公民集会、讨论国家大事都在这里。该建筑各部分的比例与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根本依据……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


——摘编自王颖轶《浅论古希腊国家意识形态下的建筑艺术》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与社会的角度进行中西比较。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知识点】 古代希腊文明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雅典民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成熟过程,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创立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据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据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力。 


材料二 (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据没有事务。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贸然开始行动。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显著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
(3)如何理解材料三的说法?
2019-11-02更新 | 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戳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材料四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等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麦斗之间的为第三等级,称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等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
(4)材料三、四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
2024-04-03更新 | 1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东方出发,人们在亚洲所遇到的第一批人就是印度民族、赛里斯人和斯基泰人。赛里斯人住在临近东海岸的中,而印度人和斯基泰人却栖身于边缘地带……赛里斯人是一个充满正义的民族,由于其贸易方式奇特而十分出名,这种方式就是将商品放在偏僻的地方,买客于他们不在场时才来取货。

       ——古罗马地理学家梅拉(?年—45年)《世界志》

材料二   人们在那里所遇到的第一批人是赛里斯人,这一民族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这两道工序。由于在遥远的地区有人完成了如此复杂的劳动,罗马的贵妇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而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

       ——古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23年—79年)《自然史》

材料三   赛里斯人平和度日,不持兵器,永无战争。性情安静沉默,不扰邻国。气候温和,空气清洁,舒适卫生。天空不常见云,无烈风。森林甚多,人行其中,仰不见天……赛里斯人习惯俭朴,喜安静读书以度日,不喜多与人交游……物产丰富,无求于他人。虽随时愿将货物售于他人,然绝不自他人有所购买也。

     ——希腊史学家马塞里努斯(公元4世纪后半期)


(1)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归纳古希腊罗马学者从哪些方面描述“赛里斯”,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作者可能记录了古代中国的哪些史实(任意两条)。
(2)请从史料辨析的角度,简要评析上述史料的价值。
2022-11-09更新 | 1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