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 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3 题号:16583733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1)指出“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的含义。

材料二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指出材料二中的制度名称和在材料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 明清时期,皇帝通过非正常的手段进行国家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 说明这一时期,国家正常的内在调节机制在逐渐失灵,封建制度的生命力也在逐渐减弱,随之走向衰落。

—— 张丽琴《对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3)列举明清时期“皇帝通过非正常的手段进行国家管理”的具体实例。

材料四   宰相制度的变化(君主专制)示意图:



(4)结合示意图和所学,指出相权变化的特点,进一步指出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原则和发展趋势。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宰相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官职,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的政治实践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相关知识完成:

(1)列举秦朝、汉朝、唐朝、明朝君权与相权的关系的基本史实。

(2)根据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演进,揭示其历史演变的基本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2018-10-22更新 | 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部分内阁首辅列表

姓名出身年龄入朝时长
解缙洪武二十一年进士33岁14年
黄淮洪武三十年进士35岁5年
胡广建文二年状元33岁2年
杨荣建文二年进士31岁2年
金幼孜建文二年进士35岁2年
杨士奇非进士36岁4年
胡俨非进士42岁不详

——摘编自《明史》

材料二:英国1762-1783年内阁首相列表

姓名/爵位/任职年龄任期选举任内其他职务所属政党
约翰斯图尔特(伯爵,49岁)1782-1763年第一财政大臣,上议院领袖托利党
乔治格伦维尔(议员,51岁)1763-1765年第-财放大臣下议院领袖辉格党
查尔斯文特沃斯(侯爵,35岁)1765-1766年第一财政大臣,上议院领袖辉格党
威廉皮特(伯爵,58岁)1766-1768年掌玺大臣辉格党
奥古斯都菲茨罗伊(公爵,3岁)1768-170年第一财政大臣,上议院领袖辉格光
腓特烈诺斯(勤爵38岁)170-1782年第一财政大臣,下议院领袖托利党
查尔斯沃廉文特沃斯(侯爵,52岁)1782年第一财政大臣,上议院领袖辉格党
威廉佩蒂(伯爵,45岁)1782-133年第一财政大臣,上议院领袖辉格党

——摘编自大卫休谟《英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内阁制度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明朝内阁制度相比,英国内阁首相制度的主要不同。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下半期英国代议制度的主要特点。
2020-12-23更新 | 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承秦制,由丞相参与皇帝决策;丞相多由一、二功臣、贵戚出任,并有独立的丞相府办公。因职事繁多,至武帝时,丞相府吏员已增至三百余人。唐朝完善了南北朝时期的三省制,形成了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执行的三省分职制。此外,唐太宗常以参预朝政”“参知机务等职名,授予部分资历较低的官员参与决策。至唐高宗后,须有皇帝加封的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职名方能为相成为定制。

——摘编自田兆阳《古代行政中枢机构的嬗变及其走势》

材料二   明初中枢机构基本承袭前元,但因君相间对中枢决策权的争夺出现了突变,并奠定了整个明代中枢政治发展的方向。虽然这一突变使君权实现了集中,却难以平衡集权与效率的矛盾,迫使后世嗣君在解决集权与效率的平衡时,不得不对明代中枢决策体制进行适当的调整。

——摘编自王剑   李文王《承继、突变与适调:明初政治变动中的政治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初至唐中枢机构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枢机构的“突变”及后世嗣君的“调整”。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我国古代中枢机构的发展趋势。
2024-01-02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