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 春秋战国的农业、水利、工商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253 题号:166204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中所示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开始出现于中国什么时期?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废除井田制,将耕地依照边界以1步宽、240步长为标准划分成小块,两块这样大小的土地就是一亩。秦政府将100亩左右的土地分配给个体家庭,然后向其征收粮食、饲料、稻草及劳役和兵役。

——摘编自万志英《剑桥中国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进步的表现。
22-23高一上·全国·课时练习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线北是游牧区,线南是农耕区)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后霍去病破匈奴右地,金城河西、盐泽之间,不复有匈奴,于是……设四郡,辖35县,置军屯、民屯共71270户。

——据马亚辉《边疆经略与交通变迁的互动》等整理


(1)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农牧界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2)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农牧界限变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2023-12-05更新 | 1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私”字大行的时代,财产私有化迅猛发展;人们为争私利熙熙攘攘而奔走上下,直至大打出手,朝野不安;社会关系以私为纽带进行了空前的大改组;士人的私理、私论大行其道、传播天下。总之,私字布满社会各个角落。

——刘泽华《春秋战国的“立公灭私”观念与社会整合(上)》

材料二 春秋战国两个时期革新最核心的差异在于是否以君主集权为旨归。结果,国君权力分散走低的趋势至此出现转机,开始了君主集权占据主流的时期……君主集权成为最可行能救急的模式,故制度的调整或改良就成为巩固权力的一个硬性要求,客观上促进了革新的深入与加速……数量日益上升的国家编户齐民,扩大了兵源,贡纳租税占了国家财政的相当比重……乡里行政制度渐渐严密,国家控制加强,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整个行政权力架构对下层民众的倚重。

——摘编自苏辉《春秋战国之际的动荡格局与权力更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私’字大行”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国家”的表现。
2023-11-14更新 | 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   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看法,出现了百家争鸣。

材料四   新法规定: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为私利争斗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努力务农,精耕勤织,因而获得粮食、布帛丰产的,免除本人的徭役或赋税;国君亲属宗族不是立有战功,经过评定,不得列入谱牒。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促使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归纳“新法”的主要内容。
2023-10-13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