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96 题号:1671583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2   秦朝形势图

图3   西汉形势图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长城,包含了春秋战国至明共12个中国历史时期的遗存,历经数代戍边军民艰苦营造、开荒屯田,屡经战乱破坏但仍被不断修葺、巩固、扩建。长城不是一条单纯的墙体,而是由一系列设施组成的防御工事。战国秦汉时期构成了烽燧、屯田、仓廪、邮驿交通和野战驻军五大体系。长城地处农耕与游牧的边缘交错地带,长城以南温暖的气候和农耕民族积累的财富,如同磁石一样吸引着游牧民族千方百计地进入这里。自战国秦汉时期,长城沿线就有马市存在。明长城在长城沿线设立九边重镇的同时,在长城南北交通要道上建设了一批著名的马市和关城。近代以后,长城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在山海关、平型关等长城沿线英勇御敌,赋予长城更多的精神内涵。

——摘编自王绍东《论长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促进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到西汉各时期长城的概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化遗产——长城的历史价值。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但民族关系仍然紧张。整个秦汉时代,民族关系的热点和焦点在北方,特别是与匈奴的关系。秦以前,西南夷地区基本上处于缓慢发展状态之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初步开始设立郡县治理西南少数民族。平城之战后,汉朝对内采取休养生息之策,对外采取了缓和的政策,于是有了和亲。即便匈奴出兵犯边,汉也尽量维护和亲的局面,没有发生大的战争,使汉朝有了几十年休养生息的客观外部环境。汉武帝为了断匈奴臂,派张骞出使西域,加深了汉武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认识,最终设立益州等郡进行管理。两汉时期的西北民族关系十分复杂。汉明帝死后,西域各民族的势力社大,汉章帝调整了对待西域的民族政策,一度有所收缩。但是,到了汉和帝时,开始打击匈奴,治理西域。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及民族互动的作用。
2020-10-09更新 | 10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是各族群众相互交往交流交融成为一体地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   


材料三   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把边疆与内地的整体联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从疆域大一统进入政治大一统,并在边疆民族地区形成了持续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辩”的内容,将之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较成功地解决了两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

——整编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完成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图片结合所学,指出唐朝和元朝在管理西域、东北的方式、理念有何不同?对中华帝国与中华文明的发展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清朝辽阔疆域的历史价值。
2023-11-23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王朝大规模地移民开发边疆地区始于秦朝。秦始皇首先对新拓“河南地”重点开发,“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或谓三十四县),临河,徙谪戍以充之”,公元前211年,又“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两汉加大了开发力度,尤以西汉武帝时最盛,以河套、河西地区突出。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有计划地大规模移民,并鼓励、扶植内地贫民自愿前往耕植和屯田;二是采取强制手段,发罪犯及其家属屯边;三是大规模推行军屯。

——摘编自陈子舜《我国历代王朝开发和治理边疆的方略措施》

材料二   为什么放弃联邦制而采取民族区域自治?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过解释:“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不管人数多少,各民族间是平等的。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是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为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采取民族区域自治的办法对于我们是完全适宜的。”

——摘编自陈扬勇《<共同纲领>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加大边疆开发力度的目的及其与秦朝移民实边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中国放弃联邦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21-12-14更新 | 1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