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67 题号:16788772
【城市公共空间与社会生活】

材料一   上海黄浦公园的变迁


——整编自徐欣《殖民与抗争:上海公共花园研究》

材料二   上海人民广场的前身为上海跑马厅,是当时上层社会举行赛马等活动的场所。上海解放后,跑马厅被改建为人民公园,1952年对外开放,成为群众集会游行的政治性广场。1982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出要按照现代化、园林化要求改建人民广场,并在周围新建一批行政、经济、文化设施,使之成为全市公共活动中心和人民游憩的场所。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政大厦、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城市规划展示厅等一批建筑相继建成,人民广场由政治性广场转变为集政治、文化、商业、娱乐多功能的市政文化广场。

——摘编自张晓春《市政、娱乐与文化:上海人民广场地区城市空间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近代上海黄浦公园变迁的历史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后上海公共空间建设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现代化历程。

材料一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中国年鉴第一回》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材料二   我国现行宪法的五次修正案

序号修正时间修正内容(部分)
1988412确立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规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
1993329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写入了宪法。
1999315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314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重要条文写入宪法。
2018311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简述其对中国革命产生的积极影响。
(2)党的政策和理念通过合法程序先写入党章再写入宪法,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四大部分写入宪法的时间(只填序号),写出第三次和第四次宪法修正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方面的内容。
2023-01-04更新 | 18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环境污染除局部地区外,不如发达国家严重。但人口增长过快, 农垦活动加剧,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北洋政府时期,宋教仁任农林总长期间, 曾明定林政方针,严禁私伐。不久宋离职,而滥伐树林的现象仍然严重。张塞任农商总长(1913-1915)期间,先后颁布了《森林法》、《狩猎法》、《造林奖励条例》。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制定的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有《森林法》、《渔业法》、《狩猎法》、《水利法》等。民国时期的环保法令占的分量不大,有些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环境继续恶化。

——摘编自石丽华《简论中国近现代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

材料二   19 世纪中后期,英国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疾病的流行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为此,英国议会通过了多部法律,试图从立法上来寻求解决途径。在立法方面较为系统和重要的法律是 1875 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它汇集了以前同类法规,内容相当完善。强调要使本国所有城镇都过上文明的社会生活。1876 年又颁布了《河流污染防治条例》,1878 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要求改善自己生活条件,包括改变居住环境、消除环境污染等。这些要求成为国家的重要任务,并且得到逐步的解决。还有一些有识之士,包括很多出身于上流社会的人也对环境治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此,英国通过 100 年左右的不懈努力,使从工业革命时期就产生的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近代中英两国环境污染问题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环境保护政策不同效果的原因。
2023-10-15更新 | 10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郁江是广西南部的主干河流,全长460千米。郁江流域甘蔗种植历史悠久,制糖业水平较高。晚清民国时期,省内外糖商从越南进口榨糖工具,改进生产,在他们的经营运作下,形成了以“乡村圩市→城镇→重要市镇→中心城市”为基本构架的蔗糖运销网络体系。在满足广西市场需求的同时还销往广东、香港和上海、湖广市场、滇黔市场。20世纪30年代,受洋糖倾销影响,郁江流域糖业生产陷入困境,南京国民政府大幅提高洋糖进口关税,新桂系在贵县投资120余万元国币兴建了一座现代化广西糖厂,贵县一度成为广西白糖生产中心。

材料二   资料卡

序号资料资料来源
近代广西郁江流域重要城镇如百色、龙州、贵县城区人口偏少,均在2万左右,1937- -1945 年郁江上游中心城市南宁城区人口在6万-10万陈正祥《广西地理》
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
据民国年间调查,郁江流域重镇龙州重点产糖区的霞秀乡平均142户蔗农拥有1台蚬木绞蔗机,彬桥乡平均每125.9户拥有1台《龙州县志》
“故广西之蔗糖问题,不仅为如何增进生产,兼应为如何免除蔗农所受高利贷资本之剥削”千家驹.韩德章、吴半农
《广西省经济概况》
郁江流域内百色制糖作坊多为手工操作,部分用牛拉石碾榨蔗取汁,部分用手工压榨,出蔗汁率只有60%左右,“制法墨守成规,关于色、味、耐久等等,均逊洋糖,故不为糕饼糖采店所乐用”《百色市志》
《广西年鉴》

——以上材料均改编自唐咸明《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蔗糖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郁江流域蔗糖业的发展为例,简要论述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023-09-02更新 | 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