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 经济的发展 > 经济重心南移(宋元)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 题号:16809402
经济重心南移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入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北宋后期不得不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南北方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

——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请结合两宋时期社会状况的史实,阐述上述观点。
2023-09-03更新 | 3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唐宋时期,南北方的区域不平衡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变化。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安禄山叛乱以后,黄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都受到骚扰和破坏,河南府为唐代东都所在地,原为繁盛地区,开元时共有十二万户,到宪宗元和年间,只剩下一万多户。同期长江流域的户口却有显著增加。苏州于开元时有户六万余,元和时增加到十万余。据说迁到苏州的中原士大夫,就占当地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些南迁的大族,必然会带去若干附庸人口,这就增加了当地的劳动力,更促成农业和其他经济的发展。由于有了这样的变化,唐政府的漕粮和其他有关经济的来源,就不能不绝大部分依靠长江下游太湖流域这个富庶地区了。唐宪宗公然说道:“军国费用, 取资江淮。”

——摘编自史念海《中国的运河》

材料二   隋唐创制科举时, 北方籍进士明显多于南方。 “刘蜕破天荒”的典故,即反映了当时南方进士的贫乏。及至北宋初期,“崇北贬南”的倾向更有过之,名项寇准曾多次公开贬低南方考生的进路,并且引以为荣。然而有趣的是,这一切的转现也恰恰始自北宋。宋真宗年间,任命江西新余人王钦若为宰相。从此,南方籍官员加入了宋代的宰相行列,并且在数量上逐渐反超北方籍宰相。唐宋八大家,宋占其六,而这六人也全无北人。至于科场上的南方籍进士数量,更是早已反超北方,科举重心南移已成既定事实。终宋一代,南北地域差异彻底反转。

——摘编自李三光《从“南北榜案”到“南北分卷”》


(1)据材料,概括导致唐朝时南北方户口不平衡的直接原因,简析这种不平衡对唐朝中后期社会经济的主要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崇北贬南”的倾向发生转变的社会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平衡地域差异,北宋政府在科举制度上作了哪些改量?
(3)综合以上材料,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简析唐宋时期区域经济不平衡和文化不平衡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以史为鉴,请你为当今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提升薄弱地区的行动献计献策。
2023-02-09更新 | 20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朝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摘编自《明史·选举志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至北宋户口变化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南北分卷制度的认识。
2023-07-18更新 | 1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