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 题号:16847519

第十九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第二十条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批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第二十五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第三十七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使自治区获得了哪些自治权?

从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五条、第三十七条中分别看出自治区获得了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对与各个邻近民族发展起来的这种迥然不同的关系作出了实事求是的反应:他们有时单纯地试图征服;有时则成立保护国,册封其首领和派中国顾问;有时试图通过以“公主”(通常是皇室不显要的姻亲)和亲,……来确保友好关系。

——(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二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法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是让少数民族真正当家作主,使自治机关真正行使自治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自治地方的积极性。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都很关心《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希望内蒙古自治区在这方面能有所建树。要把《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精神与本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并认真贯彻实施。

——摘自习仲勋《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地位及作用
2021-11-12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章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提出少数民族参与国家会议的主张。1912年颁布的《参议员选举法》和《众议员选举法》中,在参众议员的分配问题上,还规定了蒙古、青海、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的代表名额。

——摘编自刘卫宁《民国时期宁夏回汉民族关系研究》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

——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中涉及的民族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2023-07-28更新 | 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羁縻政策是中国古代王朝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一种传统政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改其宜”。在少数民族承认中央统治的前提下,中央允许其有相对有限的政治空间,使其可以保持本民族地区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

——摘编自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土司制度作为明清时期中央王朝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一种政治制度。西北土司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与西北地区的历史经济文化有密切联系,也与明清时期的西北边疆形势有重大关系。因此,明王朝在藏族聚居区推行政教合一、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的同时,在西北地区推行隶属于流官卫所军事体制之下的,带有“土流参治”特性的西北土司制度。

——摘编自王素英《明清西北土司制度研究》

材料三   1954年宪法颁布后,根据国务院有关指示,对凡符合条件县级以下民族自治区进行扩建、合并或者改建专区、县、区、乡四级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凡符合条件的都改建成了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新建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自治州、21个自治县;调整了18个民族自治地方。国家对民族区域自治有关问题作出了专门决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每届任期问题的决定》等。1984年,全国人大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法》,在序言中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2001年修订后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将民族区域自治定位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摘编自沈林等《中国民族区域自治论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司制度与羁縻制度的相同点及其体现的中国古代民族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指出1954年宪法颁布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2021-11-21更新 | 1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