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1 题号:168737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丝绸之路似一条传输纽带,将汉唐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播至西方;同时,将沿途的物产、文化、习俗和宗教带入了都城长安,影响着汉唐民族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西方国家的动植物、幻术、乐器等随着商人或各国使者积聚长安,在丝绸之路运行的两千多年间,各朝君主一直不停地寻觅波斯马,西域王国也经常奉送波斯马给中国。汉朝派遣军队在西域发展农业,将坎儿井技术和井渠技术带入西域,并发展到更远的国家,中国的印刷品技术沿着丝路传入西域地区为西方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中西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唐文化的繁荣。

——摘编自杜玉粉《汉唐宏观历史视域下的丝绸之路解析》

材料二   公元第一个一千年里,中华文化创立了华夏文化圈,文言文、儒家思想、家族与政治伦理、太学与科举制度、统一货币、土地制度与税制等在整个东亚与部分东南亚地区一体化。公元第二个一千年里,中华文化转动世界,不仅启发了西方的现代化,而且准备了东亚现代化的文化资源。在第三个一千年开始的时候迎来了伟大的复兴,并昭示了西方模式之外的世界现代化的另一种模式。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一个多元发展、相互作用的系统进程。

——摘编自周宁《探寻世界文明的中华文化资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教传入中国,必然会有一个与本地文明撞击的过程…例如,孝在中国的政治伦理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帝王也提倡以孝治天下。佛教要求信徒出家,这就与中国孝道对立起来…东汉桓帝时“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在东汉以后本土编撰的佛经中讲到:“欲令众生孝养父母故,以是因缘故,放斯光明。”以适应中国的伦理道德。

——季羡林著《中印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经过一系列民族大征服,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至9世纪前期,阿拉伯帝国达于极盛,经济繁荣,政治强盛,文化发达。9世纪中后期,阿拉伯商人苏莱曼所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汇成,这是介绍中国的第一部阿拉伯著作。14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他在游记中详细记述了北非、中亚、南亚、东亚诸国的风土人情。

——摘编自《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古代近代史》

材料三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碰撞、融合的主要历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拉伯帝国能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重要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传播对近代欧洲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2023-07-01更新 | 1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材料一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吴兢《贞观政要》卷1《君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材料二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相对封闭孤立的地理区位,造成了外来同级别文明的冲击较少……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文明具有强大的兼容力,在和外界民族文化的交往中,可以汲取其优秀部分为己所用,大大强化了我国文化的优势,弥补了不足,促进我国文化发展居于领先地位。

——摘编自余春华《浅论中华文化传承的特征》

材料三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与传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着重大的作用。

——摘编自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1)材料一分别蕴含了哪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的特点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四大发明对哪些历史事件产生了影响?
2023-04-17更新 | 6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技成果适用于传播创造了条件。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意识形态倾向于把自然哲学家变成英雄,而在英国最伟大的英雄是牛顿,……在法国人如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心目中,英国是自由思想和意志自由之源,不过这也是因为他解开了行星之谜,说明它们的运动遵循着与地上运动相同的规律。

——托马斯·汉金斯《科学与启蒙运动》

材料三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的科技。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

下面是新中国科技发展部分成果表

领域

时间

成果

代表人物

意义

国防科技

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钱学森、邓稼先等

(言之有理即可)

农业科技

1973年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A

为祖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作出重大贡献

信息技术

1983年“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言之有理即可)

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

2003年


B

杨利伟等

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发明创造与传播的条件,并以指南针、印刷术为例分别说明它们传入欧洲后对于“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重大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解开“行星之谜”的“规律”是什么?并分析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对近代科学和思想领域的重大影响。
(3)请你在材料三格表中AB处分别填上相应内容。
2021-03-10更新 | 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