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3 题号:168951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中共党史资料选编》

史料二   五四时期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史料三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1)根据史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影响的具体表现。
(2)史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带来的哪一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新文化运动中哪些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3)史料三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五四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时期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春秋孔子“仁”“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战国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西汉董仲舒   
宋朝朱熹   
明清之际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处的内容,并为表格拟定一个恰当主题。
(2)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其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儒家思想?
2023-02-09更新 | 2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引领了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引领了时代的潮流,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知识分子不幸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相交织的时代,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络印。勉力经世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充当“社会良心”的角色,忧患意识又促使他们自觉入世,进行人生体验。我们把曾国藩和康有为作为近代不同阶段上层知识分子的代表。

——摘编自于淑敏《从人名符号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材料二1920年青年知识分子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并将其首句译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并采取“幽灵”加上注解的办法来解释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根据毛泽东后来的回忆,“1920年我第二次到北京时,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摘编自李百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翻译及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利因素和影响。
2024-01-10更新 | 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通用语”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通用语”的存在。周秦时期,列国间即通行一种“雅言”;此后,东汉的洛阳话、唐代的长安话、宋代的汴梁话、明清时期的北京话等都曾成为“通用语”。古代中国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狭小的地域范围内,只有受过教育的精英阶层或远途商人等少数群体才有跨区域日常交际的需求,因而“通用语”推广仅针对特定人群,官方从未在全国范围内发起过统一“通用语”的运动。

——摘编自《普通话是如何产生的》等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通用语”被称为“官话”,常被视为现代曾通话的前身,但它并无统一的语音标堆。19世纪末,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许多人主张在全国推广“通用语”,即推行以“国语”取代“官话”的“国语运动”。“国语运动”提出了“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两大主张。“言文一致”指口头语和书写语的统一、主张书面语不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统一”指建立一种全体国民都会说的,语音唯一的,具有普遍性的“通用语”。这些主张与《新青年》将白话作为唯一的文学语言的提议互相呼应,打破了长期以来义言文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为白话文的广泛应用铺平了道路,也为普通民众学习识字提供了便利条件。

1949年以后,为了体现各民族的平等与相互尊重,在1955年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对规范的汉民族“通用语”的名称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决定把清末至民国的“国语”改名为“普通话”,取“普遍通用”之意。随着各族人民交往交流日益深入广泛,普通话作为中华民族族际“通用语”的功能不断巩固,同时少数民族语言仍然可以自由的使用和发展,并受法律保护。

——摘编自《清末“国语”的概念转换与国家通用语的最初构建》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通用语”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解读中国近现代“通用语”的演变,
2024-05-14更新 | 1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