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 > 商和西周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6 题号:16941296
甲骨文是商代后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其中有大量关于哀田、作大田的记载,还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如黍、稷、麦、未、稻等的名称。这说明(     
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B.商代后期农业得到发展
C.甲骨文是最早的成熟文字D.商代开始步入农业社会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在西周,王室和各诸侯国拥有各种手工业作坊,占有大量手工业者即“百工”,并设工官管理。作坊内设有监工,督促众工劳动;生产用料及食宿皆由官府提供,按工师设计的官方“图程”生产各种器物,“工有不当,必行其罪”。这说明此时(  )
A.官府控制了手工业B.政府法制过于严苛
C.商业活动受到限制D.手工业技术水平高
2022-12-10更新 | 15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吕氏春秋·审分》中指出:今以众地(耕地)者,公作(在井田上劳动)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能说明
A.井田制适应了时代发展需求B.土地国有制压抑了生产积极性
C.土地兼并形式已经相当严重D.法律上已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2022-05-11更新 | 18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西周时,“众”的身份为普通周人,“臣”则是外族臣服者。督鼎铭文记载了一场诉讼事件,匡氏家族的“众”与“臣”在饥馑之岁盗窃了督氏家族的禾,匡氏因此赔偿给督氏7块田、4名“臣”和1名“众”。从上述铭文中可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西周时期(     
A.“众”的地位高于“臣”B.旧的土地制度已经瓦解
C.奴隶买卖现象普遍存在D.部分劳动力附属于贵族
2024-02-24更新 | 1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