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 题号:16953702
【唐朝的民族关系】

材料一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


材料二   “朕于戎、狄所以能取古人所不能取,臣古人所不能臣,皆顺众人之所欲故也”……“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唐朝前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促进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如突厥、回纥、吐蕃、靺鞨族等迅速发展。唐朝为加强管理先后设安西、北庭都护府,派文成公主入藏通婚,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及医药书籍等,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太宗被草原各民族尊称为“天可汗”。他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王朝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形成大唐文化的繁盛气象。

材料二   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的观点,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的民族观及其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和清初统治者采取上述措施的历史作用。
2022-01-17更新 | 1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北朝的胡人君主,都有大单于和中国皇帝的双重身份,唐太宗继承了同样的传统,一身兼中国大皇帝和草原上天可汗。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有特辟的交通路线引向长安,号称”参天可汗道”。唐朝周边的许多地区实际上仍由原来地方族群的领袖管理,他们有”大都督”、”大都护”这一类的名称,甚至还加上唐室中央政府的官衔。

材料二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重熙五年(1036年),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试进士。
西夏其官分文武班,包括中书、枢密、三司、御史台。保留了原蕃官体系,如宁令(大王)等官职。大庆四年(1147年),复设童子科,于是取士日甚。
女真初起,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金承辽后,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

材料三   在中央,元朝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则广设行省,岭北、辽阳、云南等边疆行省,既负责边疆行政事务,也负责少数民族的管理。此外,元朝还建立了“朝令夕至,声闻毕达”的驿站制度,将边疆地区和中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并设置宣政院实现对吐蕃的直接管理。为了加强对北疆的管理,元朝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军队和移民,在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结合材料一、归纳唐前期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辽、西夏、金制度的共同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元朝边疆政策的历史意义。
2023-12-19更新 | 7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秦统一后的2000多年间,不同王朝国家的边疆治理政策各有特点,但有一个基本的倾向是“守中治边”,“守在四夷”。这一方略以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和各民族生活的边疆区域的划分为前提,这种边疆治理方式不仅增进了边疆各民族与中央王朝统治者所属民族(主要是汉族)的交流和融合,将为数众多的边疆各民族整合到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中,而且稳定了王朝国家的边疆。

——摘编自周平《我国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判断图中自对应的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这两个时期经略青藏高原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个时期边疆治理的共同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023-12-02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