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354 题号:17025331
中国古代王朝重视民族策,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的拓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融、交流的主要方式。
(3)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北魏和唐代的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迁徙汇聚,交流互补,冲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汉朝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汉初,朝廷对北方的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称“河西四郡”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田政策,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仅在公元前119年就一次移民70余万人;在西域也设置国官,督率戍卒屯田。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汉朝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亲政后“尚文明”的主要表现,并说明尚文明”的影响。
2021-12-18更新 | 12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豪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3-10-05更新 | 26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我国疆域辽阔,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地方的管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疆域图


材料二   汉王朝在一些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设立了一些专门机构,诸如西域都护府,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隋唐两朝实行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元朝在地方上设置行中书省行政区域,对南部的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除设置宣慰司、安抚司等机构外,大量任用土著首领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即土官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朝政府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制,如西藏以达赖和驻藏大臣协同管理噶厦政府制,西南地区改土归流酌情保留土司制,台湾为隶属福建的府州县制等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为加强国家治理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及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2022-12-20更新 | 1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