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6 题号:17031825
北魏在均田制的实施过程中,荫附户问题突出。孝文帝采纳大臣李冲实行三长制的建议,“应效法古制,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三年无过失者则升一等”。多数农民拥护新制度,“于是海内安之”。据此推断,三长制的推行(     
A.推动了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B.有利于使租庸调制得到推广
C.加速了北方的民族交融趋势D.有利于加强国家的基层治理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图为秦汉时期乡亭制的示意图。据图示内容可知,秦汉设置乡亭制(     
A.保障了官僚政治的稳定B.导致了权力中心的下移
C.提高了文书传达的效率D.强化了基层社会的控制
2023-12-28更新 | 15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据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他任知县的宛平县辖区有8万人,有5官38吏,其中官俸由户部拨发,吏禄不固定,要地方自行解决。沈榜限于地方财政制约,为完成庞杂的公务,不得不大量加征徭役。据学者考证,这一做法在明朝非常普遍。这一现象反映出明代
A.积贫积弱问题非常严重B.封建经济发展停滞
C.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削弱D.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2021-08-30更新 | 17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王夫之在《宋论》中评论历史上某一基层制度时,认为聚乡村之民成兵达不到御敌的目的,贼寇一旦来袭,乡民便携家散去,“非什保之所能制”。这一基层制度是(     
A.乡里制度B.邻保制度C.保甲制度D.十家牌法
2024-05-01更新 | 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