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7 题号:17092853
春秋时期,养士之风没有得到大力提倡;战国时期,“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竞招英雄以自辅翼”。这一变化的产生(     
A.反映了分封制度已彻底瓦解B.说明军功爵制使得英雄辈出
C.促进了人才流动和社会进步D.体现了社会秩序的逐步恢复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如果说在周代所设定的礼乐制度之下,社会基本上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那么士的游离,带来了变化的可能,其中,《管子》中有一段很直接的描述:“是故农之子常为农,朴野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士”(       
A.秉持积极入世的价值观B.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渴望实现地主阶级统治D.重建起以德治国的理论
2024-04-21更新 | 8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众多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乃至宇宙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D.科举选官制度的确立
2023-06-23更新 | 25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教育的转型时期。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发展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诸侯国已有博士之官B.稷下学宫是春秋时期鲁国的教育中心
C.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D.荀子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024-03-24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