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7 题号:17096351
有同学研究清代人口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相关时间点的人口统计数量

年份人口数量(万人)备注
康熙二十年左右(1681年)900010000推测值
乾隆六年(1741年)143411559废止人丁编审,进行人口统计
乾隆七年(1742年)159801551
乾隆八年(1743年)164454416
乾隆九年(1744年)166808604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201013344
乾隆四十年(1775年)264561355乾隆下旨严统人口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268238182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270863760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242965618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275042916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277554431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279816070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301487114

——据《清实录》

材料二   以试以一家计之:高、曾之时,有屋十间,有田一顷,身一人,娶妇后不过二人。以二人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宽然有余矣。以一人生三计之,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各娶妇即有八人,八人即不能无佣作之助,是不下十人矣。以十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吾知其居仅仅足,食亦仅仅足也。子又生孙,孙又娶妇,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然已不下二十余人。以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

——摘自【清】洪亮吉《治平篇》

材料三   胡公文伯为苏藩,禁开戏馆,怨声载道。金闾商贾云集,晏会无时,戏馆酒馆凡数十处,每日演剧养活小民不下数万人,此原非犯法事,禁之何益于治。

——摘自【清】钱泳笔记小说《履园丛话》


(1)分别概述每则材料关于人口问题的信息,说明其对研究清代人口问题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代人口增长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看待小说等文艺作品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契约的有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691487年徽州427件土地买卖契约使用宝钞、谷物、绢布、白银情况

——据万明《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等整理

材料二   建文三年侯官县江十郎卖山契

侯官县二十四都住人江十郎,承祖有山数号,坐落二十五都,土名……今录出东西南北四至明白。今且因为年老,日食缺乏用度,遂将上项铺后等山出卖。今托得本里王文禄,引到本都方彦诚前来出头就买,三面与买主引进人议定,情愿将上项山定价宝钞捌百贯文,其买价钱钞就时交讫,别无留寄。所卖山段系自己物业,与房分伯叔兄弟侄无干涉,亦不曾重张典挂外人财物。如有此情,别路良业赔,罚银壹拾陆两抵还买主无词。

建文叁年玖月日

立卖契人江十郎(花押)

中人王文禄(花押)代书人池九才(花押)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明清福建经济契约文书选辑》

材料三   日前发现的契约文书呈现出数量多、分布广、价值大等特点,是中国历史变迁最生动的载体,它们就像一个个的点,是古人经济交易活动最真实的写照。日本学者寺田浩明认为:只要接触过明清时期民间文书史料集的人都会认为,当时的一般民众的日常生活或日常的社会关系都是依靠这些相互性“契”或“约”来支撑的。就契约文书的内容与格式而言,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又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从此出发可以让我们对于中国文化有更为深层的理解。

——摘编自仲伟民等《契约文书对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1)写出材料一中反映白银使用情况图例的序号,说明判断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提炼明朝土地买卖的相关信息。
(3)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概述契约在经济与社会中的作用。契约文书“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又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反映出中国文化有何特点?
2023-12-18更新 | 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江南是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其产品数量多,质量好,行销全国……故“吉贝则泛舟而鬻年间,布则泛舟而鬻诸北”。因而,运河沿线形成很多纺织品中转市场,尤以临清为最。明代隆、万年间,临清城内有布店七千家,绸店三十ニ家,布匹年销量至少在百万匹以上,绸销量也相当可观,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纺织品交易中心。纺织业的落后形成的北方消费市场对江南丝、棉织品的依赖,使纺织品贸易成为明代运河商品流通最主要的内容。经由运河北上的其他大宗商品还有茶叶、纸张、瓷器、铁器等等。

——摘编自许檀《明清时期运河的商品流通》

材料二   1757年英国第一条运河获得议会法案通过,到1835年伯明翰一曼彻斯特运河的竣工通航,仅仅七八十年时间,英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运河体系,将各工业中心和主要河流连接起来…1760年代末,伴随着机器的轰隆声,运河在大宗货物,尤其是原料——煤的运输中作用更加显现出来

大量工厂沿着运河兴建起来,没有运河,工业将寸步难行。切斯特菲尔德运河的通航刺激了数十家制铁厂的建立。

——摘编自张艳伟《试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运河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运河运输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与近代英国运河运输的主要不同点。
2020-01-17更新 | 10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米价表

期间每公石平均价格(单位:公分银)每公斤银所能购得之米(单位:公石)
14世纪后半期17.1958.17
15世纪前半期10.8492.22
15世纪后半期16.3561.16
16世纪前半期20.1949.52
16世纪后半期23.0043.48
17世纪前半期32.1931.07
平均18.0052.91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材料二   白银货币化的发展使得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特征,产业的非农化程度加深,生产日益商业化,工商业市镇兴起和繁荣。同时,白银在民间的普遍使用,对朝廷所长期坚守的钱钞货币体系构成致命冲击。正如彭信威所说,“相对于宝钞和铸币,白银是封建统治者们所不能控制的。”……由于西北地区没有白银来源,该地区的农民为了纳税只能以谷换银。由于自然灾害,谷物收成欠佳,加之白银稀缺,此时却需要用比平时更多谷物才能换得纳税所需之银两,走投无路的农民因此揭竿而起也就不足为怪了。

——陈昆《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社会影响》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朝16世纪白银购买力状况。结合全球联系的建立,说明17世纪前半期白银购买力变动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白银货币化对明朝的影响及启示。
2022-05-15更新 | 2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