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 秦朝的统一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 题号:1716417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后,秦朝铺设有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辐射于全国的驰道,并对在道路上行驶的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作了统一规定。为了与匈奴作战时能迅速地将军队派往长城,以咸阳为起点修筑了一条直线延伸向北的道路。秦朝还在山区修筑了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加强了对云、贵一带的控制。一条道路可以通往帝国最偏僻的地方,就中央而言,任何地方道路的中断,都意味着妨碍了对那里的统治。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秦汉帝国:始皇帝的遗产》

材料二:汉通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经过河西走廊、新疆至葱岭以西的南亚、中亚、西亚到欧洲,这一时期从汉地向西域地区传去了铸铁、“穿井”等技术,汉朝的礼乐制度也为西域各国所仰慕,西域各国仿效汉家礼乐制度“治宫室,作檄道周卫,出入传呼,撞钟鼓”。西域各地的葡萄和首蓿从大宛传入中国,特别是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由这条通道从南亚地区传入中国。

——摘编自(东汉)班固《汉书》卷九六《西域传》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在交通道路建设方面的举措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岭南以后,最初令军队留在当地落户定居。由于北方人初去水土不服,人口死亡率很高,”秦民见行,如往弃市”,征兵不易,因而秦朝政府从内地组织移民充边。随着大量移民进入岭南,秦朝政府按照中原的统治方式改造岭南,在郡县治所或戍守据点建造城郭,并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此外,在内地移民较多的地方设县,在原住民族聚居的地区设道,施行针对民族地区的《属邦律》,利用民族首领“臣邦君长”对本民族地区进行管理,同时在有些地区还允许维持其旧的部落组织,所谓“且以其故俗治”。从此,岭南被纳入中央政权的统一管辖之下,成为秦王朝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何清谷《试论秦对岭南的统一与开发》

材料二   南朝时期,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由于北人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冶铁技术,南方冶铁业因此得到发展。稻田耕作开始使用铁犁、耙、秒等铁农具,这使得北方作物麦、粟、菽等耐旱、耐寒作物在南方得到推广。随着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剩余产品也随之增加。这推动了南方粟、麦市场的发展。历宋、齐、梁三朝都城建康有较大规模的粟、麦市场。此外,山区的“蛮族”在政府的鼓励下,大力开发“蛮田”,使得“蛮田大稔,积谷重岩,未有饥弊”。

——摘编自杨乙丹《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及其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在岭南的统治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023-12-08更新 | 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并六国,统一西戎、百越、西南夷,建立起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被认为是天下的主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秦在统治范围内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促进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统一,扩大了华夏文化的传播,加强了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与交融。汉承秦制,是秦统一王朝的继承与发展。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处在统一政权治理下的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发展,华夏民族吸收边疆民族成分,发展成为一个更大规模的民族共同体——汉族,以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凝聚的核心。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伦理等各方面的进一步统一,“华夷一统”观念得到加强。

材料二   宋统一黄河流域及以南地区,与北方的辽及后继的金、西北的西夏形成并立之势。宋虽无力恢复汉唐大一统之治,但以华夏正统自居。契丹建立辽朝,统一北方诸族,形成了草原游牧文化与汉文化相结合的辽文化。契丹统治者以中华正统自居,将当时的宋、辽政权并立局面比作南北朝。继辽而起的金朝是由地处东北的女真人建立的。金灭辽、北宋,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与交融。宋室南渡,大批汉人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发展。而女真人南迁契丹、汉地,推动了北方民族的交融发展,并迅速走上了汉化道路。金朝统治者自居中华正统,奉行尊孔崇儒政策,“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在金朝的统治下,女真及北方各族进一步发展,民族交融与中华认同加强。

——摘编自刘正寅《从民族交融发展看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宋时期中华文明发展的新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2023-12-22更新 | 5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下令)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璩,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重量单位)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摘编自【西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公元前209年七月,秦二世下令征调淮河流域一带贫苦农民900人到渔阳(今北京密云)戍守。陈胜、吴广被指定为屯长。他们行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寺坡乡刘村集),适值大雨,道路不通,无法按期到达指定地点。按秦法,戍卒误期要处斩。陈胜、吴广以“鱼腹丹书,篝火狐鸣”,制造舆论,同时利用秦尉酒后行凶的时机,除掉了两个秦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旗帜。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对秦的“二世而亡”是很警惕的。他要士人陆贾总结一下包括秦朝在内的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为他提供借鉴。陆贾根据儒学和黄老学说,又结合当时国家残破、经济凋敝的情况,将其写成论文十二篇。其主要观点为“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刘邦很赞赏陆贾的意见。后来惠帝、文帝、景帝都遵循了刘邦时初步形成的统治思想。

——摘编自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胜、吴广起义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说明促进汉初统治思想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统治思想对汉朝的影响。
2022-10-28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