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 秦朝的统一 > 秦朝的政治制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172210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彻底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度,全国共设36 郡,后来陆续增设至40余郡,郡下设县。郡、县主要官员均由朝廷任免,他们通过自战国沿用下来的“上计” 制度接受中央考核。县以下又有乡、里两级基层管理组织。这样,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也是秦以下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1)依据材料概括据材料一说明秦朝为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分别说明秦朝皇帝制度的特征。
【知识点】 秦朝的政治制度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宰相辅政制度先后经历了三种模式:宰相独立开府辅政制、宰相三省参议铺政制和宰相听命拟旨辅政制。宰相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的“三正”。西周中后期,鉴于重要辅臣不断更换易造成政务混乱,开始设置专门的辅政机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辅政方式虽各不相同,但辅政大臣多为贵族集团的代表,可以自辟僚属,独立行使权力,可以说他们是在“主政”与帝王分庭抗礼。秦汉以来,宰相的出身有名门望族的,有宗室的,也有寒门的。唐宋之后,科举入仕者居多。宰相辅政制度的沿革趋势体现了皇帝专制权力欲望的不断膨胀和驾驭百官能力的不断提升。该制度对古代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发展甚至国家的兴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编自郑石桥《中国职官制度中的内部控制考略》等

(1)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宰相辅政制度的演变趋势。
(2)据材料结合所学,简析古代宰相辅政制度的积极作用。
2024-02-19更新 | 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宰相制度是古代中国传统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


(1)材料一中“宰相制”最早创设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宰相职能的特点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2)根据材料二,写出唐朝实行的政治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运作流程。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及其成因。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古代宰相权力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
2020-04-07更新 | 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其货贿,负锄梃谪成之徒,园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那邑之制失也。

——唐朝柳宗元《封建论》


(1)依据材料指出秦朝在地方所推行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柳宗元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这句话的理解。
(2)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为什么要坚持实行以这一制度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
(3)这一地方行政制度在历史上有何作用?
2020-11-20更新 | 1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