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6) >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9 题号:1732566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对外智力引进的重要尝试。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派出了多个考察团访问日本。考察团在向中央提交的报告中,肯定了日本在引进技术、利用外资、培养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具体经验。197810月,邓小平对日本进行访问。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听取各赴日考察团报告,邓小平、谷牧等中央领导进一步坚定了借鉴日本经济发展经验、加强与日本经济技术合作的想法。……战后日本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培养了一批深受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影响并兼具丰富实践经验的经济学家,他们多身居政府要职,并亲身参与制定日本政府战后经济战略。在交流会的创立过程中,这一群体中的对华友好人士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1981年交流会正式创立后,谷牧多次参会并将会议中的重要信息向中央汇报。当时对于利用外资还存在不少争论。在第四届交流会上,日方代表做了专题报告,帮助中方修正了“外债即殖民地化”等观念。针对日本企业对华投资获取信息困难等问题,向坂正男在此届交流会上还提议中日应合作设立“中国投资信息中心”。后来中日双方分别设立投资促进机构落实了这一提议。其他届交流会上所讨论的特区货币、外资利用、企业改革等问题,也均是中国当时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讨论中的很多建议通过谷牧直接报送中央,最终成为经济改革的具体政策。交流会产生的良好效果和成功实践促使中国各地纷纷成立政策咨询机构……大连经济开发协力会、日本深圳协力会、中日天津研究会等政策咨询机构相继成立。

——以上材料改编自《改革开放初期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的创立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建立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的对华政策,指出中国采取的应对方针。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 简要分析70年代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
(3)在认识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方面,材料二、三的认识有何不同。
2016-11-27更新 | 17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美国总统选举
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引发了中学生对美国总统制的兴趣和讨论。

材料一   共和党特朗普与民主党希拉里在总统竞选演说中的图片



材料二

问题:
(1)概述美国总统制的由来。
(2)马克思说:“现代国家的最完善的例子就是北美”,它是世界上“最进步的”和“最先进的”国家,结合总统制谈谈你对马克思这一观点的理解。
(3)联系材料二中1944年、1948年、1972年份当选的三位总统的相关史实,写一篇“美国总统与中国关系”的简介。
2019-10-14更新 | 9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世昌就任北京政府总统致驻京各国公使之答词(19181010日)“本大总统为国会依法选举,今日就职,承贵公使代表——各国驻京公使,以诚挚之盛意修词祝贺,实深欣感!我国政府与贵公使所代表之各国政府,睦谊素敦,本大总统自必恪守前规,竭力维护,俾旧有之邦交日益巩固,且对于协商各国,仍当继续尽力协助,冀获完全之胜利,俾永久和平早日成立。至我国全国统一、原属国本第一要义,亦全国民生之所依倚,本大总统必当力求治理,以副各友邦期望之美意,顺颂贵公使暨各位公使福履绥和,并祝贵公使所代表各国国运盛昌。”

——《政府公报》1918年10月12日第973号

材料二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3月)指出:在经济上,因旧中国经济落后而且畸形……故明确规定革命胜利后党的经济政策,必须没收帝国主义者和官僚资产阶级的企业归无产阶级国家所有,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在外交上,必须采取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控制权的方针。按照平等的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对一贯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只要不改变其敌视的态度,就决不给他们在中国的合法地位。

——摘编自田克勤、于文藻主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1921—1991)》

材料三   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情况表

197119731980198119841988
中国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中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合法席位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得到恢复,同时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合法代表权中国当选为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中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摘编自《中国与联合国》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对内、对外政策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的主要外交活动,并说明其意义。
2024-03-26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