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75 题号:17337639
1939年9月17日,当波兰濒临败亡之际,苏联进入波兰境内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借口是波兰出现的局势对苏联构成了威胁。9——10月,苏联又分别与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签订了互助条约,规定苏联在三国境内有驻军、建筑军港和空军基地的权力。苏联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A.趁机瓜分波兰西面的领土B.防止德国法西斯战火东延
C.建立波罗的海的军事霸权D.加强与东南欧的政治联系
22-23高三上·河北·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12]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下图为时政漫画《坚固的基础》,它反映的是1943 年11月,罗斯福、丘吉尔和蒋介石的会晤,图中文字意为“远东的胜利”。对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雅尔塔会议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版图B.第三次长沙会战得到盟军有力配合
C.中美英商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中国积极参与构建战后国际新秩序
2023-05-06更新 | 46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1941年3月1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并颁布了《租借法案》。该法案规定:“美国无偿或以租借的形式向英国、法国、中国以及后来的苏联等同盟国提供战略物资。”这一法案的主要目的是
A.支援反法西斯的斗争B.为参战提供法律保障
C.维护美国的自身利益D.缓解国内的经济危机
2020-12-15更新 | 10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在伏尔加河下游的交通枢纽的会战中,苏联红军本着“要么守住城市,要么战死在那里”的精神,与纳粹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这次会战成为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之战,被称为“红色凡尔登”。该战役的胜利
A.导致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B.使苏德战场形势发生根本性转折
C.打破了德国法西斯不可战胜的神话D.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
2021-11-13更新 | 2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