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 疆域的奠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 题号:1739419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清前中期,清朝统治者在集中国古代历朝民族政策之大成的基础上,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方面形塑了国家“大一统”认同路径群,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余梓东等《清朝民族政策对国家“大一统”认同路径构建论析》


(1)补充材料一A、B两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观点。
【知识点】 疆域的奠定 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现代中国版图的基本奠定,与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边疆政策和行政管理创举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全国统一以后,虽然间或有日本、安南、缅国、爪哇等若干次海外征伐及相应的征伐型行省设置如日本行省、荆湖占城行省、征交趾行省、征缅行省等,但大规模的征服战争已基本结束,元帝国行省的主要使命逐渐转移到中书省直辖区以外广大地区的控驭、治理方面。中书省宰执衔撤销,是行省由临时派遣机构向地方最高官府演变的关键性步骤之一。

——李治安《元朝行省制度起源与演化述论》

材料三

重大历史事件具体内容
①________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
②________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设,隶属于福建省布政使司,距省城福州府五百四十里,又水程一十一更。
③________康熙二十八年,中方代表索额图、佟国纲等与俄方代表戈洛文等签订了条约,规定: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中俄东段边界,乌第河地区为待议地区;两国严禁越界入侵和收纳逃人: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可以过界往来,通商贸易。

(1)材料一中三图为不同时期西藏地区的截图,请分别指出它们所对应的朝代并说明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行省职能及性质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行省制度设立对边疆管理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写出①②③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例说明其影响。
2023-12-20更新 | 6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长城是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但也有一些王朝不主张大修长城,学术界有“唐代无长城”和“清不修边墙”之说(如下表)。

序号长城沿线主要民族史料
       突厥

贞观二年(628年)九月十六日,“己未,突厥寇边。朝臣或请修古长城,发民乘堡障,上曰‘突厥灾异相仍,颉利不惧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远修障塞乎!’”

——《资治通鉴·唐纪九》

       蒙古

“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实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柔远能迩之道,汉人全不理会。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耳。”

——《清圣祖实录》

(1)对比图1和图2,指出秦朝长城的变化。从民族关系角度,分析变化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①②之中任选其一,概述该王朝应对材料中相应民族问题的具体举措。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历史上“修长城”或“不修长城”的看法。
2024-02-08更新 | 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对西藏的统治取得了显著成果。“驱准(蒙古准噶尔分裂势力)保藏”之后,清廷改组了西藏地方政府“噶厦”,清除了蒙古贵族势力,任用藏地上层人物协助达赖、班禅治藏,并允许西藏继续尊崇黄教,以稳定西藏局势。雍正五年(1727年)起,清廷正式在西藏派设驻藏大臣二人,代表朝廷监督西藏政务。乾隆十六年(1751年)颁布《西藏善后章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颁布《软定西藏章程》,逐步加强对西藏的控制。其中后一章程规定,驻藏大臣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西藏僧俗官员“事无大小,均应察命驻藏大臣办理”,并开始训练军队,统一铸币。同时,章程还规定达赖、班禅及其他黄教活佛“转世”之时,需采用“金瓶掣签”之法,即将灵童候选人的姓名放入清廷所需“金瓶”中,在驻藏大臣监督下公开抽签,以决定中选者,这一方法抑制了地方贵族势力的操纵、舞弊行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十七条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1959年9月,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先后作出《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决议》《西藏地区减租减息实施细则》《关于西藏地区土地改革的实施办法》等重大决策部署。百万农奴从封建农奴制度的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获得现代意义上宪法所赋予的基本公民权利。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召开,宣告西藏自治区成立。

——摘编自余志坤《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治理西藏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政治前提,并分析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意义。
2023-08-04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