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69 题号:1744280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孩在井边玩耍,不小心跌入井中。路过井边的人,见此情景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救助这个小孩。……他抢救孩子,唯一的原因是出自于天生的同情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岳麓书社

材料二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三字经》

材料三   他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他到过许多州县,进行实地考察,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人民教育出版社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是战国时期哪位思想家的哪种主张?并列举该思想家其他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包含的儒家思想,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3)材料三中的“他”是明末清初哪位思想家?材料三反映了该思想家什么思想主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因时而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

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四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末清初)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对儒学的地位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朱熹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他又提出怎样的认识论?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
2021-01-11更新 | 2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八 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1)顾炎武的言论抨击了明代的什么制度?
(2)顾炎武在抨击这一制度时与什么历史事件进行了对比?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败坏人才”的理解。
2019-12-05更新 | 11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儒学乃中国传统文化之主脉。在历史长河中儒学不断地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董仲舒对策贤良,请表章(彰)六经,罢黜百家,凡非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自兹以往,儒学之尊,迪绝百流。遂乃兴学校,置博士……二千年来国教之局,乃始定矣。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材料三   ……则臣道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的品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产生的背景。
2022-01-19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