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 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3 题号:1749377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7—1999年,我国形成了分类管理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路径,并在这一路径的指引下初步推进一些领域的改革。所谓分类管理,就是指打破原来的“大一统”干部人事制度,按照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党政机关干部)、事业单位人员、国有企业人员等各级各类人员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分类标准,形成党管干部原则指导下的、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分类管理改革,推进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改革,颁布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进行人事制度改革。

——摘编自薛立强《新中国70年干部人事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在19871999年推出分类管理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19871999年分类管理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铨选制度是我国古代的官僚选任制度。宋代一方面通过科举等方式广求人材,吸收“新鲜血液”;一方面通过铨选使这支队伍分门别类、上下有序。照宁年间,作为王安石吏治思想的实践,铨试受到了充分的重视。四年十月,重定铨试之制。据马端临说:“旧制荫补初赴选,皆试律暨诗;已仕而无劳绩、举荐及无免试恩,皆试判;(熙宁)更制以后,概试律义、断案、议,后又增试经义。中选者皆得随铨拟注,其入优等者,往往特旨擢,赐进士出身。”于是,荫补人及天下官吏争相诵习法令。

—摘编自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

材料二   虽然北洋政府制定颁布了大量有关考试的法规法令和施行细则,也口口声声说“无论何项文职,均以考试或甄用合格者为进身之正轨”,并下令要求对考试各法规应“切实遵行,不得臆为出入,致滋徇滥”。然终其灭亡,北洋政府也没有制定公布出一个完全以考试为文官任用标准的正式文官任用法。事实上,通过文官考试获得为官资格的人微乎其微,充斥于政府的仍是大量的旧式官吏。现任的前清官僚得以留任或升任自然不在话下,甚至那些早已不在任的前清遗老们竟也被重新任用,“都中各部犹存清代之风光”。因此,民国的官吏是“旧官僚奴根未去,新官僚又大种奴根”,在民主共和制华美的外表下包含着的是封建主义的内核。

—摘编自秦昊扬《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研究:1912~1949》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进入到一个恢复、发展和改革的新阶段。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决议,明确提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1982年开始,国家机关进行了机构改革,在实行干部退休制度的同时,大批地选拔中青年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另一重要措施是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对领导职务规定一定的任期和届数,任期满时,根据考核的结果决定升降或连任。针对长期以来干部管理权限过分集中,国家适当下放干部管理权限,把过去管理下两级改为原则上只管下一级,企业和一些文教科卫等事业单位管理权限的下放也逐步跟进。

—摘编自陈振明《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铨试相较于科举考试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时期文官选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新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2024-04-15更新 | 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历史研究与论文写作
下面为学术论文《北洋政府文官制度及渊源研究》的部分内容。
一、概念界定
1.北洋政府:……
2.文官制度:是近现代官员选用和管理的制度。该制度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在其发展过程中,文官制度曾出现官僚习气、争权夺利、工作效率低等弊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北洋政府文官制度的研究兴起于 20 世纪初 60.70 年代鲜有研究。80 年代以来,大量文献资料出版,如《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北洋军阀 1912-1928》(共 6 卷)等,收录了不少与北洋政府文官制度有关的政府公报、文献档案等;国内学者对北洋政府的研究论著增多,研究由整体、宏观转入了专题研究;美国白鲁询采用政治学研究方法、美国齐锡生围绕文化心态层面、加拿大陈志让提出“军绅政权”,都对北洋政府文官制度有深入探讨。由此推动国内该问题研究进入高潮。
正文
第一章       晩清选官制度的蜕变
第二章 南京临时政府的文官选拔制度
第三章       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
参考文献
①《保举过滥请定限制折》,1906 年
②《裁撤吏部上谕档》,1906 年
③《大总统咨参议院决议文官与外交官及领事官考试令草案》,《临时政府公报》,1912 年 2 月 28 日
④《劝各省勿自举都督原因》,《盛京时报》,1912 年 3 月 24 日
⑤《文官任用法草案》,《政府公告》,1913 年 1 月 9 日
⑥《纪广东卖官案》,《申报》,1914 年 7 月 5 日
⑦《论今日保荐之滥》,《盛京时报》,1914 年 8 月 5 日
⑧谢俊美:《晚清卖官鬻爵新探——兼论捐纳制度与清朝灭亡》,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 年
⑨徐辉:《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其践行失败根源论析》,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 年
(1)阅读“概念界定”,补充“1.北洋政府:……”中省略的内容。
(2)阅读“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所学,说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相关研究进入高潮的原因。
(3)依据“参考文献”,结合所学,从“正文”三章中任选一章,进行子目录设计。要求:至少依据两条参考文献。
2023-04-01更新 | 47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建立之初, 宋太祖就摆出重用文人的姿态,一再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地方上命“士人典州",还立下后世戒规“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为适应“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选择,宋朝发展和完善了科举制:取消门第限制,废除由当朝显贵“公荐”举人的惯例,实行由皇帝把关的殿试制;推行锁院制、封弥誊录制;不断扩大科举录取的名额和途径,并多方面提高科举及第后的待遇。最终,宋代各项措施把古代文官政治推向极致,两宋通过科举共取士115427人,平均每年361人,年均取士数约为唐代的5倍。在重文的环境下,文官以天下为已任,议政直言不讳,既牵制宰相,叉约束皇帝,保证了宋朝内政的稳定。

——摘编自郭学信 宋代士大夫文官政治的确此

材料二 18世纪到19 世纪初,英国各部门的行政官吏,多靠私人关系和门第产生,卖官鬻房现象极为普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造,人们反对官更制度腐败的呼声日益强烈,同时,政府也想选拔出有能力的官员来提高效率。1853年底,英国政府提出伏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主张皮除个人随意任用官员的特权,必须经过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来择优录用文官等内容。185年5月, 英国确立了文官制度。

——摘编自马啸原 俩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1980年8月, 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提出,要健全包括招考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这次讲话成为文官考议制度在当代中国重生的前奏。1989年7月, 中央下发了保于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 实行考试办法的通知),要求县以上国家行政机关补.克非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要按照德才兼备标准,公开考试,择优录用。1994年6月,人事.部颁布个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标志着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2006年1月1日公务员法》正式实施,这是建国来我国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性法律。

——摘编自张生晚清以来中国文官考试制度述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官政治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文官政治确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实施的意义。
2020-12-18更新 | 2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