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17537489
明清时期,长江下游的三吴地区赋税苛重,然而“闾阎不困”。在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已经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在嘉兴、湖州二府,则是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这说明江南地区(     
A.农产品商品化已经普及B.传统经济政策已被废除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D.农业生产领域的新变化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下列不属于货币白银化所带来的影响的是(     
A.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B.有利于中国商业资本的集聚
C.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D.冲击了原有的钱钞货币体系
2022-11-09更新 | 11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明清时期,扬州成为两淮盐业中心。《新修江都县志》有云:“扬州多寓公,而以徽人之来最早,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这可用来说明,明清时期(       
A.传统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动B.江南地区经济结构已呈现近代曙光
C.徽商与区域经济的双向互动D.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价值观的变化
2024-05-18更新 | 3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英国马戛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受到清政府的热情招待。后来因觐见乾隆帝礼仪等一系列问题与中方一再发生纠纷,英国使节最终被迫离开中国。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     
A.清朝转变传统朝贡体制B.乾隆关上对英交往大门
C.礼仪纠纷反映英国先进D.英国顽固坚持鸦片走私
2022-11-12更新 | 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