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 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6 题号:175534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青瓷到白瓷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北朝那富的青瓷造型皎单一,装饰也简单。在烧制青壳过程中,制瓷工区将含钛量低的釉料用在白色胎体上,制造山白瓷釉,白瓷底运而生。但这种壳器呈现出白中闪青绿的颜色,被学术界称为平期白壳、原始白瓷。那窑白壳打破了商周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白流生产的先河,为北方向流的生产奠定了基础。隋代高档细白竞的发现,是那窑考古调查的重大收获,它的出现标志着那窑制造技术的成熟。庶代那客以烧铜白瓷为主,细白瓷胎体活白无瑕,而且易种造型半富多彩,餐具、茶具、酒具、文具无所不有。唐代那客白瓷不仅进贡皇室,而且许多文人将饮酒品茶使用邢瓷视为雅。唐人李肇在《国史补》里写道“内丘白瓷玩、城溪禁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摘编自冯石岗、董成志《河北陶瓷业兴衰史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那客主要进行古箭仿制品的生产,其中的仿唐那客白釉刻花梅瓶和仿唐邪客白釉穿带壶等与古壳难分伯仲。20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曾进行过邪壳产品的市场化之路的尝试,但由于资金技术的相对缺乏,最终归于失败。后来在那客的文化产业之路的发展中,仍然存在资金问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多数依赖财政拨救,那富(周壳文化)也是如此。再加上当今真正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态度冷淡,那窑遗产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面临着人才匮乏、传承困难的问题。

——摘编自邮雄飞《邢富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朝至隋唐邢窑白瓷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邢窑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难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邢窑的古今发展历程中得到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成熟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贰宰相,批大政,参庶务。”

——《宋会要辑稿·职官》

材料二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

附1:以越南占城稻为代表的外来物种传入中国并广泛种植,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附2:以孩儿枕为代表的瓷器大量出口,深受市场的喜爱,进一步促进五大名窑繁荣。

材料三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1)材料一中的“贰宰相”指的是哪一职位?以此为思路指出宋代中央政制架构主要由皇权之下的哪三个机构组成,并评价这一中央架构。

(2)孩儿枕创制于哪一名窑?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地区,并分析两宋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指出朱熹在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根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2017-04-15更新 | 20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湖南长沙窑初建于初唐至中唐时期,中晚唐时期窑工们将岳州窑青瓷点彩技艺和洛阳地区的唐三彩流动浸润式彩釉装饰工艺相结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青釉釉下彩和模印贴花工艺,逐渐走向兴盛。作为商业性瓷窑,它器形多样,实用性强,价格低廉,产品经湘江远销海外,成为唐代三大外销瓷窑之一。为迎合顾客的需求和审美,装饰纹样上常常能看到莲花纹、摩羯纹、葡萄纹、椰枣纹等图形,还多饰以诗词、俚语,开创了诗词装饰瓷器的先河。五代时期战乱频仍,行业竞争剧烈,海外市场不断衰退,长沙窑逐渐断烧。

——摘编自张思桐《唐代长沙窑外销瓷器的产品特点及历史文化价值》等

材料二   清中后期,湖南醴陵以釉下青花粗瓷为主打的陶瓷业逐渐起步。1906年,熊希龄在醴陵创办瓷业学堂,成立瓷业公司,引进制瓷机械及技术人员,始产细瓷。其烧制的釉下五彩瓷突破了长沙窑单色技艺,1915年夺得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世界闻名。民国年间一度瓷厂倒闭、技术失传。新中国成立初,依托国家贷款支持,瓷厂逐渐恢复生产。20世纪60年代,按原料开采、产品分类、机械制造、运输储备等门类,多家企事业单位被调整改组,初步形成了专业分工协作配套体系。国庆十周年制作的“胜利杯”进入中南海,产品成为国家领导人日用瓷,还成为国宴瓷、国家陈列瓷以及外交礼品瓷代表。1978年后私营瓷厂兴起,1984年对美产品出口数和创汇额名列全国第一。21世纪初,独创一种耐高温红色釉烧制而成的瓷器,被意味深长地命名为“中国红”。在晚清瓷业学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被誉为中国陶瓷行业技能人才的“黄埔军校”,醴陵被誉为“红色官窑”,醴陵釉下五彩瓷被誉为“国瓷”。

——摘编自张广核《“国瓷”的前世今生——醴陵釉下五彩瓷发展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长沙窑的产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较长沙窑,醴陵制瓷业发展历程的显著不同,并阐释醴陵釉下五彩瓷成为“国瓷”的原因。
2021-12-28更新 | 22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丝绸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北师大实验中学的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
问题一:中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

秦汉时代,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一片葱茏。凭借地利,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种桑麻。此后,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代的纺织品,以临淄和襄邑(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而且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然而,作为许多时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唐代以后,北方环境发生变化,渭水的流量明显减少,航运也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已经无影无踪了。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也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编自《简明宋史》《中国历史地理谈丛》


(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成因。
问题二:中国近代丝绸企业的兴衰

1873年,陈启沅回国创办机器缫丝厂。几年之后,南海县知县查封该厂,给机器缫丝业定了几条罪状:一是每偈约用女工四百余人,男工一百余人,无论男女混集,易生瓜李之嫌。二是统计江浦一带,共有机器一十一座,应用四千四百余人,以一敌十较之,实夺四万四千余人之生业……自应永远勒停,以安民业。这样,以继昌隆为开端的十家机器缫丝厂惨遭“腰斩”了。             

——摘编自《办理学堂乡情形第二禀》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以下调查报告。
关于继昌隆缫丝厂的调查报告
创建背景
受阻原因

2020-08-21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