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 美苏争霸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4 题号:1756813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火箭技术取得非凡的成就,率先研制出实用化的弹道导弹、战争期间,德军发射3000多枚V-2火箭袭击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家,造成很大的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种新型武器一经发射,飞行时间短,且难以预警和拦截,它因其所具有的巨大军事潜力和战略价值而引起各国的密切关注.在德国战败之际,美苏两国竞相争夺德国火箭技术——专家,火箭、技术资料及相关设备设施。美国军方成功说服“V-2火箭之父”冯·布劳恩博士带领400余名纳粹德国科学家和大批技工向美国投降,并加入美国国籍。1961年,苏联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1969年美国阿姆斯特朗等三人搭乘美国“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登月成功。

——摘编自王芳《苏联对纳粹德国火箭技术的争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两国争夺德国火箭技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德国火箭技术外溢的影响。
【知识点】 美苏争霸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

时间大事
194765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
19476月底7月初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
194779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
19478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19479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正式建立
1948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规定: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50%的利润。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

——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

材料二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美】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围绕“马歇尔计划”西方国家与苏联矛盾的焦点与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的应对举措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0-10-23更新 | 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2年1月1日,美(总统罗斯福)、苏(李维诺夫)、英(丘吉尔)、中(宋子文)等26个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在宣言中宣布:

①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②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

——李纯武、寿纪瑜《简明世界通史》下册

材料二:《开罗宣言》(1943年)摘录: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材料三:1951年,美国邀请、主持了对日本签订和平协议的会议,中国因为美国的阻挠没有被邀请参加会议,朝鲜由于南北代表权问题也没有被邀请参加会议,印度和缅甸没有参加会议,共有52个国家参加了会议。9月,以四十八个国家为一方与日本为另一方在旧金山会议上签订了对日和约,苏联、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三国拒绝签字。主要内容: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等置于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

——转引自黄安年《美国重返亚洲乃重开冷战,旧金山和约是制造麻烦的条约》

《旧金山和约》签订后,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旧金山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中国政府坚决不予承认。

请为中国政府的立场说明理由。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当时美国积极与日本签订《旧金山和约》的原因。

分析《旧金山和约》的签订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017-05-23更新 | 3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材料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苏边界谈判破裂后,苏联不断对中国进行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成为双方边界斗争的焦点之一。珍宝岛位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方一侧,根据国际法准则,珍宝岛属于中国,并一直处于中国管辖之下。

1969年3月2日,苏军出动装甲车2辆,卡车、指挥车各1辆,开进珍宝岛南端。70余名苏联边防军人分4路对中方巡逻队进行包围,发起进攻。经过1小时激战,我军予敌以歼灭性打击。3月15日凌晨,苏联边防军10余辆装甲车集结于珍宝岛对岸。3时许,苏军出动装甲车6辆掩护步兵30余人从北端侵入珍宝岛。激战9个多小时,我军顶住了苏军的6次炮火袭击和3次进攻,击毙敌上校边防总队长列昂诺夫以下60余人,打伤80余人,击毁击伤坦克、装甲车13辆,缴获军事装备一部。自此之后苏军不再发动直接的军事进攻。

——摘编自张世忠《寸土必争——珍宝岛事件始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珍宝岛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此之后苏军不再发动直接的军事进攻”的原因。
2020-11-19更新 | 1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