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02 题号:17631644
贸易、战争、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5年起,沙俄东正教驻北京传道团总计有18届。传教士在这一时期翻译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茶史资料和地方史资料,甚至陪同俄国茶商深入中国内陆的产茶核心区域。19世纪时俄国出现了许多记载俄国茶俗、茶礼、茶会的文学作品。俄国贵族的茶仪十分讲究,一种名为“沙玛瓦特”的茶炊,是由铜制成的,工艺精美,茶碟别致,俄国人喜欢将茶倒入茶碟后饮用,饮时嘴唇须咂吸作响,以此赞赏女主人的佳茶。来自中国的陶瓷茶具也很多。俄罗斯贵族阶层的饮茶礼仪,相当烦琐拘谨,有,点虚夸做作,而且也学习欧洲国家贵族们附庸风雅之风,对中国的茶具、茶仪怀有浓厚兴趣。

——摘编自沈立新《略论中国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等

材料二   拉美文化的基本结构是在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随着西欧移民成为拉美的主要居民,拉美文化形成了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的结构。无可否定,虽然在殖民地时期许多西欧殖民者及其后裔在美洲社会与自然环境中生活,并同其他种族居民杂居在一起,从而很快地具有了不同于欧洲本土居民的特点,但是由于他们在语言、文字、宗教、习俗等方面仍同欧洲基本上保持一致,所以拉美与西欧在文化上仍保持一种特别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祝令建主编《世界文化概论》

材料三   随着新加坡出口导向型外向经济的发展……西方价值观对新加坡产生了严重冲击,产生了种种问题,如道德滑坡、犯罪率居高不下、吸毒泛滥等。为此,人民行动党在20世纪80年代发动了儒家文化复兴运动……此次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中学教育中设置了儒家伦理课程。该课程是在李光耀和吴庆瑞等新加坡领导人的支持下而设立的……新加坡政府把儒家伦理教育的目标确立为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新加坡公民……1985年,中文版的《儒家伦理》正式出版,得以在全国中学普遍使用。1986年,英文版的《儒家伦理》也正式在全国中学应用推广。

——摘编自郭小香《20世纪以来儒家文化在新加坡传播的政治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俄罗斯茶文化繁荣的表现,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宗教的角度,指出拉丁美洲“西欧文化”的内容,并分析拉美文化形成“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的结构”的历史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新加坡儒家文化复兴运动兴起与发展的原因。儒家思想奠定了东方文化的基础。请简要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层面,指出这场儒家文化复兴运动对新加坡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近现代人口迁移】

材料一   在外人叩关的隆隆炮声中,一向闭关自守的中国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世界劳工市场对中国劳动力的需求和国内人口的压力,导致大量华工走向世界。关内日益加重的人口压力和边疆地区的政治危机,使东北、蒙古等新垦区在近代日益显示出经济、政治上的重要性;清政府放弃了以往对东北的封禁政策,东北近代经济事业和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关内外大规模的区域性人口流动以空前的速度进行。伴随着农村自给自足状态瓦解而加强的地区间联系,以及各地农村日益扩大的不平衡及对人口压力的不同反应,使人口在乡村间的迁移更加普遍。生产方式的变化,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若干新因素,为移民的空间和职业选择提供了新途径,一种新型的近代式的移民群应运而生,城市移民随之增加。

——摘编自宫玉松《略论中国近代农村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性质》

材料二   1885年英国地理学家莱文斯坦在其著作《人口迁移规律》中,针对人口迁徙规律总结出“推拉理论”。他认为,人口迁移并非是完全盲目的无序流动,而是遵循着一定规律。在推拉模型中,“推力”是指原居住地不利于生存、发展的种种排斥力……“拉力”则是移入地所具有的吸引力。从2008年到2017年,我国13批次的“千人计划”,目前共引进人才7千余人。在“千人计划”的引领下,中国各地引进高层次人才、留学人才539万。尤其在中国的一线城市,聚集了大量的各领域专业型人才,例如2013年北京就有合同聘用境外专家22604人,持工作签证者20869人。上海合同聘用专家人数更多,达51805人,持就业签证者也达58911人。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农村人口迁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21世纪初国际人才流入中国的“拉力”因素。
2022-03-08更新 | 8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已经开始向中国东北移民,但人数很少,大多数为城市移民。自民国开始至1925年,住在东北的日本人,半数以上为官吏及与满铁有关系之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国内掀起了移民侵略的狂潮,1932年10月至1936年6月日本进行的武装移民,“是为了维持治安,并使这些移民成为国防上的协助者”。1936年5月,关东军正式抛出《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提出自1937年起,用20年时间向东北移民100万户、500万人。1936年“二·二六”事件后,日本广田弘毅内阁宣布“移民满洲”是日本的基本国策。伪满政府对中国关内东北移民实行严格的限制政策,对朝鲜人迁入东北采取“放任”政策。同时,日本设立“鲜满拓殖股份公司”,并给予朝鲜移民与日本移民相同的待遇。至1945年8月,日本移往中国东北的农业移民的实际数额为10.6万户,31.8万人。

—摘编自孔艳波《日本“满洲移民”政策对中国东北移民活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日本移民中国东北的特点及目的。
2024-05-18更新 | 1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大洲15-19世纪人种变化估计数值(单位∶人)

年份白人黑人混血人种原住民
149000050000000
1570138000235000250009700000
16507250008150006440009105000
18521319000118800062520008211300

材料二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情况时间主要移出地主要移入地

时间1500~18501850~19451945~2000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摘编自邬沧萍《世界人口》


(1)判断材料一所示的大洲并说明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
2021-04-29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