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17787613
两汉时期,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张骞“凿空”的勇气,苏武绝不“屈节辱命”的精神,马援“马革裹尸”的情怀,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这反映了当时(     
A.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B.以武力安天下的情怀
C.天下一家的民族追求D.中外交流的世界视野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这最能反映出(     
A.宗族血缘观念渐趋淡化B.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
C.民族认同感的不断增强D.家国同构秩序日益强化
2023-01-21更新 | 6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从刘邦建国到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由“招抚怀柔为主,军事征服为辅”变为“军事征服为主,招抚怀柔为辅”。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实力的增强B.尚武风气的兴起
C.和亲政策的失败D.民族交融的加深
2024-05-03更新 | 1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表介绍了古代中国从汉代到清初的对外交往,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都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稳定B.对外都输出新型外交理论
C.都体现了“中原王朝中心观”D.外交人员众多且机构庞大
2023-02-13更新 | 1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