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66 题号:1783398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压舱石”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英、德之间有长达20年的合作史,在金融和投资领域有着深厚的纽带,两国各州贸易往来密切,彼此互为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这一时期英国的海外投资增长迅速,对外经济扩张带来的巨大收益使其更注重缔造稳定和平的大国关系。德国并不存在太多海外利益,国家发展的重心放在推动内部工业化上。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所占比重由32%降至14%;而德国在世界贸易多个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1914年达到英国海外投资的一半,并在工业产品生产与出口方面逐渐追赶甚至超过英国。1897年,英国违背与德国的最惠国条约,加强与殖民地间的经济联系,并与法、俄等大国在世界范围内阻止德国工商业发展、限制德国获得殖民地数量。

——整理自秦立志《德意志第二帝国与英德冲突的根源》等

材料二   经济压舱石就是以经济为政治稳定的依靠、让经济为政治保驾护航,使双方愿意在经济相互依赖的关系下,为实现彼此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进行一定的政治妥协,防止双边关系走向负面,以达到以经稳政甚至以经促政的效果。

——高程、部彦君《大国崛起中以经稳政的限度、空间和效力》


结合英德关系发展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探讨。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落后的边缘地区在从一个历史时期到另一历史时期的转变中居领先地位,在历史上并不是首次。在古代文明时期,中东在农业、冶金术、文字和都市生活方面进行了基本改革,起了发达的文明中心的作用。正是中国、印度和欧洲这些比较落后的边缘地区,在古典时期有创造力的革新中起了先锋作用;革新中涌现的新事物除了包括儒教、印度教和基督教这些新宗教信仰外,还包括对冶铁术、铸币和字母表的有效利用。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摘自《历史对今天的启示-发展中的社会与“受到阻滞的领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结构完整。)
2021-04-15更新 | 129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英国水陆交通的发展概况如下:

16世纪,地方性交通如西南部港口布里斯托尔到牛津、剑桥等城镇道路网有所发展,陆路交通最明显的变化是旅馆大量出现。据统计,1577年,仅英格兰就有2000多个旅馆。

17世纪,有关河流通航的立法活动明显增多,陆路方面四轮马车逐渐普及,大约有200个地方城镇与伦敦之间实现了定期专业运输服务,并且出现了大量的收费道路。

18世纪,西北部河流改造主要集中在工业腹地利物浦,在地方当局支持下,厄韦尔河等西北部河流改进计划得以实施。陆路方面主要体现在运输服务上,货物运输费用降低了40%。

19世纪,客运班车逐渐普及,一般一天行程约为4056千米,交通城镇间距也以此为限。许多陆路枢纽城镇出现,道路沿线出现了许多交通网的联络点,诺丁汉运河和特伦特河的改进促进了制造业城镇的崛起

——摘编自沈琦《英国城镇化中的交通因素》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世界近代经济史相关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4-11更新 | 125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迄今为止,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实现思想启蒙,政治变革,经济大发展,有三种现代化模式,可概括如下:

现代化模式代表国家特征
原发式英国、美国、法国等发展动力来自于社会内部;有起步早的优势;渐进、缓慢,思想启蒙、政治变革、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后发式日本、韩国等发展动力源于社会外部的压力与挑战,由国家政府主导推动、借鉴原发式现代化经验,快速、突进,文明不协调
新发式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借鉴前人经验,基于国情,正在发展过程的探索中,表现出民族性、文明多样性的发展特征;面临社会内外挑战

——摘编自孙鼎国《三种现代化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整体或局部观点,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
2023-04-29更新 | 3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