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 洋务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 题号:1793219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1年,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试造枪炮弹药,这标志着清政府向西方学习的起步。

学习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编新式海军和陆军、制造枪炮船舰、建立外交机构、创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摘编自单炜鸿《晚清三次变革与历史启示》

材料二   1898611日,光绪皇帝发布“定国是诏”,遵照“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的原则,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光绪皇帝的“西学”主要集中在“西艺”方面,部分涉及“西制”。

——摘编自季云飞《清末三次改革之比较研究》

材料三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


(1)写出三段材料分别涉及的历史事件。
(2)写出三次历史事件分别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3)如何评价“中体西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和探索。

材料一   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庚子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当夫乙未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以此为罪,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已。”

——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


(1)材料一中“是役”是指哪场战争?概括此役战败对中国造成的消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运动的“小变”举措。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被称为“国耻”的庚子和议”指的是什么,并指出此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提出的革命理论。
2022-03-05更新 | 1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西域各国和唐朝来往,必经长安;东亚、南亚各国经陆路与西域交往,也必经长安;它是首都,各国使节频繁来此进行政治活动,向这里传播域外文化,又从这里带回唐朝文化;它作为文化中心,四方儒士云会于此,又有左右两教坊,善歌工舞,域外传来新声佳曲,经教坊上演,传遍京城,影响全国。

——樊树志《国史概要》


(1)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唐朝长安城的地位。

材料二   洋务运动期间文化教育大事记

时间事件
咸丰十一年(1861年)恭亲王和文祥设立同文馆于北京,是为中国新学的开始
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
同治四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
同治五年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
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
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派军官赴德国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
光绪十一年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概括洋务运动期间文化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7月)


(3)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分析该宣言发表的背景。

材料四



(4)结合材料和所学,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谈谈对改革开放意义的认识。
2021-02-25更新 | 11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国情不同决定了各国工业化道路的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所以他们设立的是船坞与兵工厂。他们不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他们“自强”的结果在我们看来固然失望,可是从当日时间与环境看来,已不足为奇。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使中国工业化。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不同点。
2019-10-13更新 | 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