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5 题号:1804358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太祖认为“备荒之政,莫善于预备仓”,因而“令天下县分各立预备四仓,官为籴谷收贮,以备赈济”。在预备仓的粮食发放问题上,朱元璋明确规定,凡遇岁饥先发仓廪以贷民然后奏闻,对于赈济迟缓、坐盗仓粮、瞒报灾情的渎职腐败现象,重惩不贷。明成祖即位后,水旱朝告夕赈,无有壅蔽。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三月,河南登封县赈饥荒即“发预备仓谷”。明仁宗在位时,户部请以备储官麦贷民,仁宗训示“即赈之,何贷为”;听到民众缺食,仁宗遂打破部臣预闻的成规,令杨士奇即刻就地草诏。宣宗即位不久,山西盂县、山东济宁州、河南磁州将预备仓粮米借给饥民,俟秋成如数还官。

——摘编自王卫平、王宏旭《明代预备仓政的演变及特点》

材料二   1932年10月,国民政府监察院副院长向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提出调节民食案,内容包括督令各县恢复积谷仓,由中央择粮食主产区设置“总储备仓”等。1933年10月,行政院又通过“官买积谷,以利农村案”。同月,蒋介石在南昌召集粮食会议,制定兴办仓储计划,由行政院命内政部、实业部及各省市认真办理。在仓储种类上,将仓储分为国立储备仓、省立储备仓、县仓、区仓。地方原有旧制积谷仓库,应立即恢复或改组。在粮食储备数量上,规定县仓应陆续积谷至10000石以上;区仓储备数量应在1000石以上,乡仓应在500石以上。

——摘编自任新平《近代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变迁》


(1)概括明朝前期储粮备荒制度的特点。
(2)指出国民政府重建粮食储备体系的背景,并运用唯物史观谈谈你对国民政府仓储计划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校市制度在美国推行,1919年被引入中国。当时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省市均曾推行过学校市制度,而且部分是在省、市、县教育行政层面推动;其间社会各界合力助力该制度的推广。各学校市基本实行三权分立,拟构现实政治,学生全员参与,组成市民大会行使职权。学校市虽为学生自治组织,但通常由学校有关部门进行监督……学校市的组织架构及精神内涵不断发生异变,1920年杜威提到此种做法“过于注重形式”;理论上学校市多数实行代议制,全体市民大会或市议会才是“最高权力机关”,但平日实际代表行使职权者是诸如市长、局长等“学生官员”;不少学校只将学校市当作更好地进行纪律管理的手段。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厉行党化教育,致使公民教育逐渐消沉。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该制度逐渐淡出学校场域

—摘编自李林《学校市:民国时期一种“学生自治”的实践及得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民国时期中国学校市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学校市制度失败的原因。
2020-11-26更新 | 1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盐税由荷兰盐税而来,内战期间议会开征,共和国时期废止了对国产盐的税收,对外国食盐继续征税。“光荣革命”后,因与法国战争的需要,议会对进口食盐征收附加税,对产自英国的所有食盐和矿物盐再次征税。1805年,因对法战争需要,皮特首相再次提高国产盐和进口盐的税率。随着经济发展,盐税所占财政税收的比重已经极低,民众对盐税普遍反对,甚至有批评者认为“开征盐税是很危险的事情,这是迈向普遍消费税的一步,将破坏英国的自由和颠覆国家的宪政”,因而1822年议会通过相关法隶后大幅降低盐税,至1825年完全废除。

——摘编自滕淑娜等《近代以来中英盐税功能变迁比较及启示》

材料二   中国盐税历史悠久。进入民国,百弊丛生。南京国民政府初立,百废待举,军费攀升,财政奇窘,于是改革。1928年改组原有的盐务稽核所,削弱洋员地位,使其直接隶属财政部。同年,通过了《统一全国盐税收入案》和《统一各省盐务机关征收人员任免权案》,之后各省截留盐税的数额明显下降。划一税率,使各地区相差极大高低不等的数百种盐税税率大幅减少。1931年以后,以多种名义提高盐税。1935年,规定所有以地方名义征收之各项附加,一律由中央统征。经过改革,盐税平均占各年国民政府税收总额的31%左右,而同期的法、德等平均只占1%,较高的意大利等也只占4%,英国等甚至无盐税。因而盐税也被穷人称为“恶税”,高盐税使得制售、购食私盐很普遍。

——摘编自张立杰<南京国民政府盐税整理与改革述论》


(l)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英国盐税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盐税改革的影响,并结合中英盐税改革谈谈你的认识。
2020-04-23更新 | 7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在中国农村经济日益走向衰落的背景下,兴起了乡村建设运动。来自教育机构,学术团体和大专院校的倡导者们,在定县、邹平、新都等地创建试验区,成立乡村小学,平民学校、夜校;改良农业,提倡副业;成立借贷处和信用合作社;设立乡村医院、卫生所等。不少乡建工作者与农民同生活,共劳动,尽量使自己“农民化”。然而,十年乡村建设运动,不仅复兴农村经济的目的没有实现,相反各实验区经济的衰落程度进一步加深。

——摘编自晏阳初《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

材料二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里,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减贫政策阶段、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政策阶段、扶贫攻坚政策阶段的努力,中国农村反贫困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的绝对贫困状况得到了很大缓解。

——摘编自吕书奇《中国农村扶贫政策及成效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农村扶贫工作取得成就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今天乡村振兴的认识。
2023-04-05更新 | 1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