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 古代文明的交流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1 题号:181101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秦国形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正面呈现始于两汉,魏晋之际达于极致。《后汉纪》《后汉书》等记载的大秦:大秦国一名黎轩,“在海西”,为西域诸国之一,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石为城郭,周圜百余里,城中屋宇皆以珊瑚为棁栭,琉璃为墙壁,水精为柱础,谷食常贱,国用富饶,而无盗贼寇警。其王无有常人,皆简立贤者。其人皆粗长大,平正若中国人。其国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确居处,几于日所入也。我们不难发现,与历史上的罗马帝国稍加比对,汉晋中国依据间接获得的罗马信息而建构的大秦形象存在明显异化和严重变形。

——摘编自庞乃明《亦真亦幻大秦国:古代中国的罗马帝国形象》

材料二 在古代西方人憧憬的超远国土中,“丝绸之国”似乎是他们尤为钟情的对象。古罗马地理学家梅拉认为,“从东方出发,人们在亚洲遇到的第一批人就是印度民族、赛里斯人和斯基泰人。赛里斯人住在临近东海岸的中心”。思想家卢西安宣称,“赛里斯人甚至可达300岁的高龄,有人说整个赛里斯民族以喝水为生。”史学家马塞里努斯认为,“塞里斯人平和度日,不持兵器,永无战争。性情安静沉默,不扰邻国。气候温和,空气清洁,舒适卫生。赛里斯人习惯俭朴,喜安静读书以度日,不喜多与人交游,物产丰富,无求于他人。虽随时愿将货物售于他人,然绝不自他人有所购买也。”直到13世纪末,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问世,为西方人揭开中国的神秘面纱之前,中国形象始终停留在了那个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阶段。

——摘编自邹雅艳《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方的中国形象》


(1)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和古罗马形象的共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中国”获取罗马帝国形象的渠道。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古代中国和罗马帝国形象生成的主要因素。
【知识点】 古代文明的交流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学术界普遍认为: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500年的古埃及文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00年古印度文明、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1年的古代中国文明、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的古希腊文明,是世界发源较早的“五大文明”。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高希《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汉代中国人开通了中西商道“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宣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件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处夺取。”

——摘编自瑞烨《血与火的战争:军事天地》等

材料三希罗多德被西方人士尊为“史学之父”,在希波战争以后居留于雅典,他的传世之一作名为《历史》,是以希波战争为主轴的通史般的巨著。该书约有一半篇幅用来介绍埃及、巴比伦和波斯各东方古国的历史,其眼界之开阔、材料之丰富和文笔之生动都是古代史学中前所未见的。修昔底德的著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详略得体,论述精辟严密,是西方史学的楷模。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涉及的文明进行分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跨区域文明交往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文化成就形成的原因。
2023-11-20更新 | 1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初,拜占庭文化再次出现西传的高潮……大批珍宝文物、图书和艺术品在西欧各国广泛传播,诸如玻璃制造、地图绘制等科学技术,也于同期从拜占庭帝国传入西欧。拜占庭文化西传的最后高潮出现在14世纪以后,这次高潮出现的原因是土耳其人在巴尔干半岛的军事扩张引起地区性局势动荡,大批拜占庭学者和工匠移居西欧,直接促进了拜占庭文化在西欧地区的传播和意大利崇尚古典文化热潮的形成。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

材料二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被毁坏并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的学者不但认真研究,还把许多古代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不但对许多希腊著作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对以后西欧文艺复兴产生很大影响。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度的数学等也都由阿拉伯人传入西方,促进了西方文化的发展。阿拉伯商人频繁来到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

——摘编自孙秉莹等主编《世界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拜占庭文明传播的区域,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
2023-02-08更新 | 36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印两大文明之间的对话从未终止。我们有义务效法像来自印度的鸠摩罗什和菩提达摩以及来自中国的玄奘、法显那样的高僧学者,把文化资源治理、收获,开发出智慧、精神,为两国之间的友谊提供经久不损的基石。文明归根结底是和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连的,并为它们服务的。生活包括“硬件”和“软件”。生活的条件,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吃的、穿的、用的是怎样来的,这就是“硬件”,也叫做“经济基础”。与此相对的是生活“软件”,则包括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政治体制、教育、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也就是“上层建筑”。

——摘编自谭中(印)耿引曾(中)著《印度与中国——两大文明的交往和激荡》

(1)根据材料,指出古代中印两大文明交流的桥梁。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印两大文明之间对话的其它史实。(古代史和现代史各举一例)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形成差异的因素。
2024-01-24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