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4 题号:18285434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自明朝中期起,一些高产作物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这些高产作物是(     
A.水稻、粟B.玉米、水稻C.小麦、粟D.玉米、甘薯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美国学者弗兰克研究1500—1800年间的全球经济时指出:“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他戏称欧洲向中国进行商业上的“纳贡”。这给当时中国带来了(     
A.闭关锁国政策的强化B.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大量白银
C.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D.西方殖民扩张下的主权损害
2024-03-27更新 | 1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仁宣时期,明政府大力推行招抚流亡政策,规定:凡前逋负官物,悉皆蠲免,复业之后,仍免税粮及杂泛差役三年。在此政策感召下,山东不少地区的流徙人口陆续返乡复业。明政府此举意在(     
A.减轻农民负担B.强化基层控制C.稳定赋役征派D.扩大政权认同
2022-07-15更新 | 28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明初,政府规定,“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其田多者率以是为差”,并颁行“益种绵(棉)花,率蠲其税”政策。这些举措(     
A.表明雇佣关系出现B.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C.导致农民舍本逐末D.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2023-08-29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