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18295507
明中叶以后,随着人口的骤增和一些中小城市的形成,江南三角洲地区不得不从外部输入稻米,从而丧失了自南宋以来的粮仓地位。与此同时,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广地区飞快地开垦了耕地,并将生产的粮食输往江南。这表明当时(          
A.湖广地区农业完成转型B.经济发展区域化趋势明显
C.江南出现新的经济因素D.湖广超过江南的经济位次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嘉庆时期的《朱泾志》记载:“少理蚕丝多织布,百家烟火傍朱泾”“前明数百家布号,皆在松江枫泾、朱泾乐业,而染坊、踹坊、商贾悉从之”。到了清代前期,枫泾镇“物阜民殷,巨贾辐辏,称邑都会”。这说明(       
A.专业生产优势促进市镇繁荣B.清代的丝织业逐渐衰落
C.明代时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D.江南市镇经济结构完整
2023-12-01更新 | 3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明代官营手工业生产所需的物料,最初由各地上供,名曰“岁办”。“岁办”不足,方由官府出钱“采办”。随着各处解京物料折银上纳的增多,嘉靖时,“召商置买”制度开始形成并推广。该变化表明(       
A.政府的社会汲取能力下降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生产结构
C.官营手工业开始走向衰落D.赋税制度改革影响商品生产
2024-06-14更新 | 4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明清之际,烟草传入后,广泛种植,在引种较早的赣南地区,烟草很快就成为当地“无人不食”的“必需之物”。由此可见,特产作物的种植(     
A.引发了传统风俗的变动B.促进了经济结构变革
C.推动了区域间长途贩运D.颠覆了传统的义利观
2024-03-05更新 | 1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