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60 题号:18498074
博物馆

材料一   1793121日,原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法国革命政府下令在卢浮宫的大画廊建立中央美术博物馆,革命的资产阶级高呼“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联合人民向封建势力冲击。变宫廷收藏为公共博物馆收藏便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巨大成果之一。由此,也为世界博物馆史开创了新的纪元。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对社会普通公众开放,是博物馆、美术馆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标志,也是社会日渐民主化的体现。

材料二   191711月俄罗斯联邦教育人民委员会成立了博物馆与文物保护委员会。19181月召开的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发展国内博物馆事业的决议,强调必须把文化珍品发展为全民享有的博物馆藏品,以发挥教育人民的作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变“皇家博物馆”为国立博物馆,昔日的宫廷收藏变成了“人民的财富”。19193月,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指出:“开放一切靠剥削劳动者建立的,至今还在剥削者独占支配下的艺术宝库,并使其成为劳动者所享用的博物馆。”


(1)依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卢浮宫“开创了新的纪元”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简述这一转型出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卢浮宫和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异同。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从社会功能的角度,简述博物馆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年帝制终结,民国肇建。民国政府与清皇室就宫殿建筑使用、古物保管以及移居颐和园等诸多问题进行多次磋商。最终,清皇室答应将紫禁城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三海(南海、中海、北海)移交民国政府,并议定将奉天行宫(今沈阳故宫)和热河(今承德)避暑山庄所藏古物及陈设品移运北京,作价收归民国,存储于博物院。1924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率军倒戈回师北京,于115日限令溥仪出宫,并立即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着手清理清宫的公产、私产,其所有应归公产者,备充图书馆、博物馆之用,藉彰文化而垂久远。自19241224日起至1930324日止,清宫物品点查共计用时五年有余,陆续印行《清宫物品点查报告》628册,登记各类物品约117万件。随着清宫物品点查报告的公布,社会各界参观故宫的需求日渐增多,尽快筹建图书馆、博物馆逐渐被提上讨论议程。故宫博物院开幕典礼于19251010日在乾清门隆重举行。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故宫博物院的开放促进了中国博物馆事业和博物馆学理论的大发展。

——摘编自徐婉玲《紫禁城六百年:从皇宫到博物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故宫博物院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意义。
2024-03-20更新 | 1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钱穆(18951990年),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书香世家,其祖父留下的大字木刻本《史记》成为钱穆的启蒙读物。钱穆七岁入私垫,记忆力绝佳、悟性极高。1912年,钱穆开始中小学教员生涯,授课之余,钱穆不仅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化、苦读历史古籍,还开始接触新思想和新潮流,在此基础上,钱穆考订先秦诸子的生平事迹,著成《成语要略》一书;1930年,钱穆写成《刘向刘歆父子年语》,以细密的考证、翔实的证据将人们从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所造成的思想混乱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抗战时期,钱穆在西南联大讲校中国通史的同时,完成巨著《国史大纲》,并写《引论》一篇,提出了对本国历史文化要有一种“温情与敬意”的观点,与批评中国传统文化的西化浪针锋相对。《国史大纲》以高调的民主主义,旗帜鲜明地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为全民族抗战贡献出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杨明解《江苏历史名人传记丛书·钱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穆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钱穆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
2023-09-22更新 | 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书纪》中记载,推古天皇十八年(公元610年)春三月,高丽王派上僧昙征、法定前往日本,昙征通晓儒学,而且能作纸、墨,兼造碾碹(石磨),盖造碾铠始于是时。

阿拉伯人塔明一本·巴赫尔在其821年成书的《回鹘旅行记》中曾引用阿拉伯作家法德尔的话说,近来穆斯林在一场战役(怛逻斯之战)中获胜,收获了大量俘虏,而这些战俘,其中一部分人正是此时在撒马尔罕工场劳作的人,他们可以制作优质纸张。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明代画家董其昌的作品

——《关山雪霁图》,该画所用纸为朝鲜镜面笺,这种纸为皮纸,多用于印制书籍和佛经。

——摘编自万安伦等《中国造纸术在“一带一路”上的传播节点、路径及逻辑探源》


分析材料中三则史料对于探究造纸术历史的史料价值。
2024-02-23更新 | 2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