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95 题号:1854715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指政府为民众提供安定、繁荣的生活环境的能力。它受到国家历史、文化、殖民遗产与法律传统等多种因素影响。

(一)国家历史

治理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官僚队伍的质量,无论是维持社会秩序,提供基本公共品,还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都需要高素质的官僚体系。国家历史是决定官僚能力的重要因素。长期生活在统一国家中,能够培育共同的语言和文化,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丰富的社会资本会有效减少官民间的对立,使得政府人员深深地“嵌入”社会之中,从而提高官僚组织的效率。

(二)文化

文化是社会中观念、信仰和价值观的总和,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模式,也决定着某个社会采用的治理模式。

(三)殖民遗产与法律传统

发展中国家大多曾是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殖民经历给这些国家留下了影响深远的文化和制度遗产。

——摘编自曾庆捷《围绕治理能力的政治发展:国家间差异的历史起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河南郑州·二模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秩序的看法。在中国历代刻印的“华夷图”“广舆图”中“都把周边国家的位置标得模糊不清,中国的区域画得颇大,而汪洋大海却绘得很小”,认为中原地区的文化优越于四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是天下之文化或文明的中心,并形成了一种“华尊夷卑”的观念。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天下观”受到了挑战,从“天下”逐渐走向“世界”,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告别了自我封闭而成了世界思想文化的一部分。

——摘编自郑大华《从“天下”走向“世界”——近代中国人世界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3-17更新 | 345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在中国古代是极其重要的事项,祭祀典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的祭祀有祭天地、祭圣贤、祭先祖等。下表所示为有关中国祭祀活动的图片及介绍。   

图片介绍
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中国古代有“冬至日,祭天于地上之园丘”的制度,被后来中国历朝历代帝王所奉行,祭天成为统治者的专有权力
孔庙又称文庙,是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传统的中国城市都有文庙,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黄帝被称为中华人文初祖,清明节祭祀黄帝包含着华夏儿女报本返始、慎终追远和民族认同的深刻意涵
宗祠是供奉与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产生于周代,在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倡导 下逐渐普及化。明清社会宗族及宗祠在凝集社会力量、维持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取表中一幅或多幅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5-01更新 | 221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在中国古代是极其重要的事项,祭祀典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的祭祀有祭天地、祭圣贤、祭先祖等。如表所示为有关中国祭祀活动的图片及介绍。

图片介绍

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中国古代有“冬至日,祭天于地上之园丘”的制度,被后来中国历朝历代帝王所奉行,祭天成为统治者的专有权力

孔庙又称文庙,是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传统的中国城市都有文庙,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黄帝被称为中华人文初祖,清明节祭祀黄帝包含着华夏儿女报本返始、慎终追远和民族认同的深刻意涵

宗祠是供奉与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产生于周代,在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倡导 下逐渐普及化。明清社会宗族及宗祠在凝集社会力量、维持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取表中一幅或多幅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25更新 | 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