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18673095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无比的财富,这是人所尽知的事实……19世纪50年代,即英国工业革命基本结束时,英国生产的煤占世界总产量的2/3,铁产量等于其他国家的总和,棉布也占到世界产量一半以上。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材料二   虽然穷人不再挨饿,但他们住在拥挤的房屋里,靠吃单调的食物生活,……中产阶级才买得起较好的住房和食物,能上戏院和参加音乐会,能使子女受到充分的教育。

——马克盎《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鼓舞下,(英国)资产阶级激进派组织起来,提出了……给新兴工业城市以选举权以及实行普选制的要求。……(1830年)城市资产阶级、工人和市民在伦敦等地举行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和示威。1832年终于通过了《国会改革方案》。

(英国)1832年法案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规定凡拥有年价值10镑以上的房产或地产的都有选民资格,从而扩大了中产阶级的选举权。改革后的选民人数几乎增加了一倍,大约五分之一的成年男子获得了选举权,然而,法案却没有赋予妇女、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以选举权。

——摘编自汝信息主编《西欧文明》下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32年法案”颁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法案”颁行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英国手工业有了显著发展,突出表现在毛纺织业、炼铁业和煤炭业的发展上。毛纺织业是西欧一个国际性产业,在英国被誉为“民族工业”。1224年的一个法律文件中第一次提到这个行业,受到国王的保护。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上升到神圣的位置,直到成为工业革命的先导部门,在资本积累、企业集中、产业分工、技术进步、批量生产、产品市场化、劳资关系诸多方面,培养了棉纺织业,为工业革命作出了间接贡献。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20世纪初,棉花加工制造业移出了工业革命的先锋地区兰开夏(英格兰西北部的郡)。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棉花加工厂不断地离开那些它们曾在其中兴旺一时的地区,迁移到具有更低劳动力成本的地区——迁入美国南方和东欧,也迁往印度、拉丁美洲,尤其迁往日本。并且随着重工业在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兴起,对于西方的核心经济来说,棉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随着棉花加工制造业的迁移、棉花种植的机械化以及新产业的出现,19世纪的棉花时代渐进结束。

——摘编自【美】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棉花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023-12-26更新 | 9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厂制度在英国形成后,工厂主大多数不是贵族。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算计开办工厂,有的成为万人瞩目的首屈大富。理查德·阿克莱特是工匠出身,前半生穷困潦倒。他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很快取得专利权,1771年建立水力纺纱厂。马修·波尔敦是手工业主,他创办了铁厂,并帮助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等

材料二   工厂制度进入中国始于19世纪中后期。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到1913年工厂数量已经颇具规模。据对1913年以前开办或投资工厂的202个人的统计,地主占55.9%、买办占24.8%、商人占18.3%、华侨占1%。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的不同身份,并结合所学分析工厂制度引入对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环境的角度简析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不同的原因。
2023-11-20更新 | 3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美经济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洋务派官僚鉴于“既不能禁华商之勿搭洋船,又何必禁华商之自购轮船”,所以允许商办交通运输业;但又怕完全商办“久恐争利滋弊”;于是把商办置于封建官僚监督之下。其次,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又必须辅以近代工矿、交通运输业,但是到19世纪7O年代初,政府财政竭蹶,兴办这种近代工业“全恃官力,则巨费难筹”。而当时社会上拥有资本的买办商人,大都殷富诡寄洋行”。于是洋务派官僚瞩目于这些“诡寄洋行”的资本,用“商为承办官为维持”的办法吸引私人资本。在洋行企业积累了资本的买办商人,也渴望独立经营,追求更大的利润。但是,“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挠,兼侍官威则吏役又多孺索”。因而希冀在“官为维持”的庇护下摆脱重重的封建阻力,给投资带来优惠利润,所以乐意投资“官资商办”工业。

——摘编自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工业化开始以前,美国9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英国以及欧洲所需要的粮食和其他农业原料。绝大部分工业处于手工业生产阶段,大多数制造品依赖从英国进口。……1791年,美国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著名的《制造业报告》。他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适当的工业基础,在经济上或政治上就不可能强大。青塔基州议员亨利·克莱也认为,只有发展工业,才能为美国农产品名和农业原料找到一个可靠的市场,从而使美国经济从依赖欧洲市场的不利境地申解放出来。……从1810年到1860年,美国工业产值增长约1O倍;1860年,美国有企业14万个,拥有资本10.03亿美元,工人130.6万4人,创造产值9.77亿美元。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廷“官督商办”工业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工业化的背景及工业化完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美经济结构变动的启示。

2017-04-15更新 | 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