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 疆域的奠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18683889
【说一说】

材料   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和管理。在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清朝统治者实施的策略是:第一,因地制宜,按照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特点,分别建立不同的行政机构,在东北和伊犁地区设立将军制度,在蒙古设立盟旗制度,在西藏设立噶厦制度,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沿袭以前的伯克制度,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改土归流,实行基本与中央地区一样的行政制度。第二,利用宗教,修其教不易其俗,为加强与蒙古族和藏族的关系,清政府推崇黄教,大修喇嘛庙,封赐喇嘛教首领,实行政教合一。第三,恩威并用,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封赐爵位。给予厚禄,或联姻,或召见,会盟筵宴,施恩笼络,而对破坏统一的叛乱割据势力则予以坚决的军事打击。清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所实施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它有效地协调了民族关系,形成了汉、满、蒙、回、藏等50多个民族共同生活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峰。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第十章第二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蒙古族和藏族地区为例,概述清朝前期对边疆地区统治与管理的主要措施及重要意义。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查看更多[1]
【知识点】 疆域的奠定 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中央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西汉前期民族关系则主要是采取和抚四夷特别是与强大的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边境的安宁。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增强,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强有力措施。

——汪高鑫《两汉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材料二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隋唐的民族政策表现得较为开明。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唐的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还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事务,并可世袭。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清代有着辽阔的陆疆与漫长海岸线,制定了包括多方面内容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首先,设立理藩院为主管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并针对不同少数民族地区颁布不同律令。第二,根据不同边疆地区的情况设置不同的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辖,正所谓因俗而治。第三,利用藏传佛教(喇嘛教)对蒙藏地区进行精神统治。

——摘编自马汝珩《清代边疆民族政策简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积极开拓疆域的强有力措施。用一句话概括西汉经略边疆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措施。
2023-06-10更新 | 11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在西南地区“略通五尺道”,西汉拓修夷道,“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南方丝绸之路由民间便道上升为官方通道。秦朝“令其君长治之”,西汉设置了益州郡、越巂郡等七郡,汉武帝在武力征服的同时,又实行“厚赂”“以其故俗治,毋赋税”等政策。秦汉王朝还陆续迁六国富商大贾于此,大规模“移民实边”和“屯田”。南方丝绸之路沿线荥经、西昌、昭通等地出土了大量铁农具。到西汉中期,在中原人士心目中巴蜀地区已经不是“檄外蛮夷”。

——摘编自黄磊《南方丝绸之路与秦汉时期西南边疆的国家整合》等

材料二

在西南彝族聚居区,1734年改土归流后开始设立乡里和保甲,将少数民族与汉族一同编入里甲或保甲。清朝虽以流官治理为主,但也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吸纳土司头人协同治理。“耆老”是村寨领袖或宗教头人,在安边缉盗和人口统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清朝还大量设置义学,教化少数民族子弟,其彰显的“忠君爱国”思想与少数民族道德礼仪规范得以有机结合。土司成为国家基层治理官员,既提升王朝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治理能力,也加强了边疆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

——摘编自聂迅《清代土司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重构:以改土归流地区为中心》

材料三

邓小平在建国之初就敏锐地意识到民族工作是关系领土完整、政权建设和民心向背的重大事项。邓小平指出:“在世界上,马列主义是能够解决民族问题的。在中国,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也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我们不能要求少数民族首先取消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应当老老实实取消大汉族主义。”“少数民族要经过一个长时间,通过事实,才能解除历史上大汉族主义造成的他们同汉族的隔阂”“如果我们不在这三方面(政治、经济、文化)取得成效,这种历史的隔阂、历史的裂痕就不可能消除。”“少数民族的事应当由他们自己当家,这是他们的政治权利”“我们在贸易上实行等价交换,但是有时还要有意识地准备赔钱。”

——摘编自陈光军《邓小平对西南民族问题的认识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西南地区基层治理的措施,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汉相比,清代西南地区基层治理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
2024-01-26更新 | 2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现代中国版图的基本奠定,与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边疆政策和行政管理创举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全国统一以后,虽然间或有日本、安南、缅国、爪哇等若干次海外征伐及相应的征伐型行省设置如日本行省、荆湖占城行省、征交趾行省、征缅行省等,但大规模的征服战争已基本结束,元帝国行省的主要使命逐渐转移到中书省直辖区以外广大地区的控驭、治理方面。中书省宰执衔撤销,是行省由临时派遣机构向地方最高官府演变的关键性步骤之一。

——李治安《元朝行省制度起源与演化述论》

材料三

重大历史事件具体内容
①________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
②________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设,隶属于福建省布政使司,距省城福州府五百四十里,又水程一十一更。
③________康熙二十八年,中方代表索额图、佟国纲等与俄方代表戈洛文等签订了条约,规定: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中俄东段边界,乌第河地区为待议地区;两国严禁越界入侵和收纳逃人: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可以过界往来,通商贸易。

(1)材料一中三图为不同时期西藏地区的截图,请分别指出它们所对应的朝代并说明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行省职能及性质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行省制度设立对边疆管理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写出①②③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例说明其影响。
2023-12-20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