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5 题号:1873027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所有文明的古代和现代形态都不同,现代化对所有古老文明都是重大考验。西方的古代和现代也大不一样,西方是在近一两百年才变成我们今天熟悉的这个样子,西方从古代到现代的转变也是一波三折。……说到底,现代文明对于所有古代文明都是革命,都是天翻地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定要通过政治革命来实现,即便有政治革命,也只能完成这个大任务里面的一小部分。如果中国文明必须走向现代化,这种革命、这种天翻地覆就是必须的,对中国来说,它们就是内生的。……现代化不是西化,并不意味着现代化就是中国自己想怎么搞就怎么搞,而是用博大的胸怀去看自己、看世界,把别人的经验和教训里面的道理提取出来,把握住大方向,掌握好硬通货,避免犯无谓的错误。

——摘编自李筠《西方史纲》


提取材料中作者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位学者在总结世界近代文化发展的特征时,使用了如下标题

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根据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历史上文化发展的相关史实,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7-10更新 | 73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叶开始的对外部世界的开放,使中国第一次有了沿海与腹地的概念。从此,沿海地带尤其是长江沿岸城市从古老的传统经济中剥离出来,开始了自己孤立的现代化发展,并且形成了与腹地相对立的沿海地区特色。这些沿海城市在传统的汪洋大海中犹如一个兀立的孤岛,人们期望这些孤岛上的现代性因素能够向传统的腹地扩张传播,产生“扩散效应”,用现代化的“中心”带动传统的“边缘”,以期使现代化成为一种全国性的整体进程。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地区与传统地区不仅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反而呈现出彼此封闭和排斥的格局。于是,一种两极化的现象出现了,当现代地区和部门变得越来越现代的同时,传统地区和部门却变得越来越“传统”和落后。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1800~1949(第一卷)》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4-04-15更新 | 92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传教士麦都在1848年出版的《英华字典》中,将a public servant译为“臣、臣子、宦”。1887年,在翻译public servant的过程中,日本人以汉语单字词为基础,创制了“公仆”概念。1899年,梁启超用日制词语“公仆”,写道“官吏者天下之公仆也”,这标志着近代中国“公仆”概念的生成。1900-1909年,严复在其西学译著中多次使用“公仆”的概念。1906年,孙中山提出,“平等自由原是国民的权利,但官吏却是国民公仆”。天津《大公报》仅辛亥革命后一年内,含有“公仆”词汇的文章就有50余篇。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在文电中多以“公仆”自称,如“若总统类者,皆我自由国民所举用之公仆”等,1938年,马克思的文章《法兰西内战》逐渐被译介到国内,在很大程度上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公仆现。20世纪40年代初,陕甘宁边区逐渐形成了“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公仆”实践。

——摘编自杨楠《近代中国政治中的“公仆”概念:生成、传播与嬗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围绕“公仆”概念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3-07-26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