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8 题号:1875127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前期,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通过任人唯贤的科举制度、开放的对外政策、宽容的儒学政策等措施,在继承了秦汉以来中国古代文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以超越前人的创造力,造就了当时具有第一流水平的世界性的唐文化。在音乐、舞蹈、艺术、宗教、服饰、部分食品等方面,唐朝以宽广的胸襟,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丰富营养,使得周边各民族的向心力大为增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更为频繁。以丝绸为代表的唐文化远播异域,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摘编自王仁波《唐代文化的繁荣与开放政策》

材料二   7、8世纪,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在阿拔斯王朝统治者的统治下,阿拉伯帝国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秩序安定,并使阿拉伯语成为朝廷的官话和知识分子的通用语言,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文化繁荣。交通的便利化和国际商业活动的频繁化,使阿拉伯人具有较宽阔的胸怀。官方和民间人士把波斯语和希腊语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吸收了埃及、波斯和希腊等地古典文化的优秀成分,逐渐形成了有自己个性的文化。其文化成就包括文学、数学、医学、天文学、哲学及伊斯兰神学及宗教建筑艺术诸方面。这些成就在10世纪后通过多种渠道传入西欧,给当地带来了对科学、对关注人自身的文化因子和重新阐释宗教教义的理性意识。

——摘编自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文化政策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文化的特点及其繁荣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朝和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历史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材料三 (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2)材料二中“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当时哪一技术发明的应用?
(3)材料三中的“某人”是指谁?他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2021-03-13更新 | 7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叠加,发展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教的传入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的区别如此之大,以至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合一,其间经历了近百年。

——摘编自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材料二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华文化传入欧洲的原因,并简析对近代欧洲产生的影响。
2023-03-18更新 | 2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肇始于原始社会狩猎和搏击的中国武术,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具有独特的文化追求和取向,道家的无为、儒家的中庸、佛家的定慧等文化特性均在武术中有所体现。它在“侠义”思想感召下,披上了神秘的外衣;在伦理道德约束下,崇尚君子的风度和气质;在“不征服”意念指导下,形成了以套路为核心的演练形式,以“血缘”的固定模式传承。中国武术强调武德,“习武先习德”“推己及人,内圣外王”,核心是“仁”与“和谐”,“仁”体现在“敬、忠、信、义”的道德传统上。中国武术套路有徒手和器械练习,着重突出健身性和演绎性。

材料二   日本是一个岛国,造就了日本民族进取、尚武、好斗的性格。日本以“武”立国,日本文化吸收了中国传统儒家的忠、勇、义元素,却抛弃了儒家的根本“仁”的思想。明治之前为古代武术,之后为当代武道,“道”就是一种教化。武术最核心的层面是技击性,并达到极致,形成攻防技击,实战格斗的格局。日本社会有“各得其所”的等级观念,“忠”的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武士需要严格效忠主人。日本的报恩文化“义”也融入其中,处处体现对长辈的感激。在向“道”的转化过程中,除自身文化外还大量吸收了中国的儒学、阴阳学、佛学禅宗等文化因素,追求内在精神和练习者内心的感受,通过武术达到塑造人格的目标,具有“以技入道”的精神文化诉求。

——摘编自张雷、孔令超《文化“东方转向”背景下的日本武术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武术和日本武道各自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武术和日本武道的影响。
2024-04-09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