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 古代希腊文明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3 题号:1881168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诸事不是依少数人意见而定,而是取决于多数人,所以就叫做民主政治。这是不是说是属于每个人的东西呢?法律是为所有的人制定的,对于有私人纠纷的人来说,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至于职街,如果一个人在某一方面优于他人,这并非由于他的出身,而是由于他的才能和功绩,使他获得重要地位。反之,贫穷并不能使一个有才能为国效力的人,因为地位卑微而被埋没。

——摘编自(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一个特点,使得这些蕞尔小邦坚持其独立的主权在民与直接民主制度。在古代希腊的任何时代、任何城邦,公民绝不是指全体成年居民而言。妇女不是公民,奴隶不是公民,农奴不是公民,边区居民不是公民,外邦人也不是公民。即使除去奴隶、农奴、边区居民和外邦人而外,祖籍本城的成年男子,能够取得公民权利的资格,在各城邦各个时期也宽严不一。希腊诸城邦的公民资格虽然有种种差异,凡是自备甲胄武器,不领薪饷地参加公民军的那部分成年希腊居民,包括已经退役的老年人在内,总是它的公民。

——摘编自顾准《〈希腊城邦制度〉一读希腊史笔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下公民参政模式形成的原因。
【知识点】 古代希腊文明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教育是国之大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弟子问“仁”,孔子对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爱人。”“恭,宽,信,敏,惠。”

——摘编自《论语》

“美德就是知识”“要认识你自己”“美德由教育而来”以及“精神助产术”,构成了苏格拉底关于美德的本质、依据及来源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是西方教育理论中人性自然→和谐发展→个性解放→人权天赋教育思想发展轨迹的源头之一,也是西方教学思想中崇尚辩论→鼓励创新→逻辑推理→科学论证的思想源头之一。

——摘编自王雷《“美德就是知识”——苏格拉底的教育命题》

材料二   1872年,德意志帝国通过了对学校的监督法,采取一系列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在中学,提高和普及自然科学课程,使教育顺应现代化的要求。1885年,全德有中学1029所,学生达234775人。1900年,通过地方行政法规,让青年工人、学徒、手工业者到中等技校学习。1914年,技校达2564所,学生455937人。政府和企业对大学提供大量财政援助,涌现了像高斯那样著名的科学家。哲学系地位也有上升,如柏林大学强调基本理论和概念的传授,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孜孜不倦、知难而进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摘编自周小粒、姜德昌《近代德国的教育改革和现代化》

材料三   “十四五”时期,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要落实教育公益性原则,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积极扩大普惠性资源,推动补齐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等教育短板。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鼓励多样化发展,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着力解决好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问题,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摘编自“十四五”规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苏格拉底关于人性品德培养方面的核心主张及对后世各自民族性格形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德国重视发展教育的措施。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中国政府落实教育发展目的有什么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发展的认识。
2023-10-11更新 | 9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直接管理,即人民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

——乔.萨托利《民主新论》

材料二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雅典政治特点并分析形成上述政治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孟德斯鸠所说的“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进行历史解释。
2021-03-04更新 | 20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政权架构与运行机制是古今中外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分官阶为九品??中书令门下侍中及尚书令皆为三品官。若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奉侍皇帝。故就官职名义言,这三个官原本都是内廷官。中书主发令,门下省所掌是一种副署权,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它是在一个大国对雅典民主原则的再现,“雅典人小规模实行过的,美国将大规模推行。”
——周琪《美国对西方近代民主制的贡献》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三省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这样设置官职的目的。
(2)结合雅典民主制的特点,对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说明。
2016-11-27更新 | 1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