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8 题号:188470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中美两国的抗疫策略与效果截然不同。这种差异的背后隐藏着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密码。

材料一   表:中美抗疫策略对比

抗疫阶段中国美国
第一阶段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同时采取积极抗疫策略。州政府积极抗疫,联邦政府抗疫不力,州政府与联邦政府互相指责。
第二阶段人民群众服从抗疫指挥,从大局出发,牺牲个人利益。联邦政府甩锅责任,为争取民众选票采取多项措施。
第三阶段以牺牲部分经济发展为代价换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面胜利。美国在疫情尚未控制的情况下急于复工复产。

资料来源:中国抗疫信息来源于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美国抗疫信息来源于《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CNN等美国媒体

材料二   中美两国抗疫效果截然不同,表面上看是抗疫策略选择问题,本质上是国家治理理念、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民众思想意识等方面的根本差异。中国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总体战、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既是对中国国家治理理念、政治制度、国民性的一次考验,更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的一次成功检验。

——谢地、王齐《从“三方博弈”看中美两国抗疫的策略、效果及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抗疫的差异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取得抗疫阶段性胜利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以前,英国乡村地区一直没有专业的机构提供医疗服务,民众的医疗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19世纪,新兴的全科医生群体在英国出现,他们也关注到了乡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现状。19世纪60年代,英国乡村医院兴起。乡村医院一般位于某个小镇或大村庄中,处于附近几个村舍的中心地带,以扩大辐射面积、方便周围民众就诊。从人员配备来看,乡村医院除主治医生外,通常配有1名护士,若干名女佣,她们通常来自周边农村,经培训上岗,工资较为低廉。乡村医院配有专门组织机构对财务收支、日常事务、病人准入进行管理和监督。在这些乡村医院中,有的向受感染劳工打开了大门,有的为因生产事故受伤的工人提供紧急医疗救助,还有的则是为了应付火车开通后频发的交通事故。随着20世纪中期国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英国乡村医院也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傅益东《论19世纪英国乡村医院的兴起》

材料二   1952年,卫生部规定自然村设卫生室,配有不脱离生产的卫生员,这实际上是乡村医生的雏形。1968年,《文汇报》首次提到“不拿工资……亦工亦农……”的“赤脚医生”这一名词,该称号经《人民日报》转载,迅速传遍全国。1981年,国务院规定,“凡经考核合格.相当于中专水平的赤脚医生,发给乡村医生证书。”1985年,国家决定将“赤脚医生”改为“乡村医生”。1998年,我国通过了《执业医师法》,其中明确了乡村医生的性质和职责,并规定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要按照执业医师法进行管理。从1980-2007年,我国乡村医生年平均增长1.39%。自诞生以来,乡村医生的职能始终没有改变。据统计,我国农村53.5%的患者在村级卫生机构就医看病。……乡村医生运用中草药以及针灸等手段治疗疾病,深受农民欢迎。同时,许多国家也将中国乡村医生模式作为发展本国卫生体系的样板。

——摘编自任苒《中国乡村医生的发展与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乡村医院兴起的原因,并分析乡村医院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乡村医生发展的特点及作用。
2021-07-17更新 | 21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人类在与疫病的斗争中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中国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家。古代各级政府在与疫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得力的防治措施。唐代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时公共卫生也受到重视,如饮食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宋代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的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对药物的统一管理,设立了官药局。清代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士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进官府实行救疗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一些救疗活动。

——据石涛《我国古代政府的疫病控制措施》等

材料二:19世纪以前,欧洲人主要凭借经验或想象对抗疫病。19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等,充分揭示了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西方医学逐渐凭借实验研究和对疾病实体的观察,建构起生物医学体系的框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细菌与传染病的关系,采用现代医学技术防治疫病,发明了人工减毒疫苗技术,研制成功狂犬病疫苗等。

材料三:中国免疫规划四十年大事记(部分)

1978年,我国全面实施计划免疫,有4种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免费接种)。

2004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和“预防接种证制度”。

2007年,中央财政增加投入25亿元,共有14种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2013年,我国以乡为单位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2018年,我国实现无白喉等传染病例报告;1岁和5岁以下儿童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应对疫病的主要措施?
(2)依据材料二,写出19世纪前后欧洲人应对疫病手段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实施免疫规划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
2021-03-15更新 | 25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学医,师傅看重的是学生的“人品”,如果人品有问题,师傅是不会收徒传授医学技艺的。同时,也将人品作为学生可以出师的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和内容。由此可见,人品是支撑、传承医德的根本。古代中国著名的医学著作,无论是《黄帝内经》,还是《无理论·论医》,都讲了关于人品的问题,认为只有人品才是学医的根本,也是传授医学知识的根本。晋代葛洪曾说过,想要学好医术,一定要“决须好师,师不足奉,亦无由成也”,“未遇名师而求要道,未可得也”。如果没有高尚医德的老师,也不会学成医术。在此,他重视言传身教对学生医德的养成。学医就是“救死扶伤”,这是千百年来中国学医之人的信念,从神农尝百草了解到哪些植物可以治病,到后来的扁鹊、华佗,都是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因此,在救人的医理之中,就隐藏着医德,医德、医理是“救死扶伤”的基础,也是学医和教授医学的基础。

——摘编自张逸美《中国古代医德教育的现代启示》

材料二   西医学校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是中国近代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近代中国通过教会医学教育机构培养了最早的一批西医人才。例如,华西协和大学共培养了35届(1915~1950年)毕业生,有2077人,其中牙医学院有579人;北京协和医学院从开办到被日军占领为止,共培养了医科毕业生318名,高级护士168名,进修医生2000余名。教会医学院不仅培养普通医科人才,而且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优势医科专业。例如,华西协和医学院的牙科医学,开启了中国近代医学专科教学的先河。教会医学院还首先开展了公共卫生教育,培养出近代第一批专业护理人才。如北京协和医学院设立公共卫生系,聘请美国教授兰安生主持。总之,教会的医学教育,输入了西方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培养了中国最早期的一批西医人才,无论在推动近代医学的发展与进步,还是在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形成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摘编自孙希磊《基督教与中国近代医学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医德教育的做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医学校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023-05-17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