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 战后非洲的民族独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68 题号:1895946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512月,美、英利用埃及计划修建阿斯旺水坝,急需向美、英及世界银行贷款之机,向埃及提出了许多苛刻的财政监督条件,妄图控制埃及。由于苏联主动向埃及提供水坝工程资金,再加上19554月埃及排除干扰毅然参加了亚非会议,19565月又宣布同中国建交,7月纳赛尔还将赴南斯拉夫与铁托、尼赫鲁举行发起不结盟运动的谈判,这一切使得美英等国怒不可遏,转而企图颠覆纳赛尔政府。为此,美国宣布撤回对埃及提供援助的承诺,英国亦紧随其后。面对美、英帝国主义的挑战,为了实现埃及的真正独立,1956726日,纳赛尔政府庄严宣告,埃及决定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公司财产移交埃及,运河航运由埃及负责管理。美国指使英法同以色列频繁接触,共同达成了联合侵略埃及的协议。而对西方的军事挑衅,埃及军民同仇敌汽,集中兵力保卫运河区,以武力击败了西方的侵略。116日下午,英、法被迫接受了联合国关于立即停火的决议,战争最后以埃及人民的胜利而告终。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英企图控制和颠覆埃及纳赛尔政府的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埃及纳赛尔政府的举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的后一段时期,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发展起来…大西洋贸易的情况尤其如此,因为美洲种植园为供应欧洲,先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以后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这种种植园实行单一经营,所以它们进口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物品。他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等给送到非洲,非洲的表给送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给运到欧洲。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下表是主要有关国家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时间表


——摘编自郑家馨《殖民主义史:非洲卷》

:“一”表示没有相关信息

材料三英国前首相艾德礼在一次讲演中宣称:“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大帝国兴起,繁荣一个时期,然后垮掉了。……只有唯一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下或没有对纯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这个唯一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奴隶为何源源不断地运往美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正经历着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反驳艾德礼的观点。
2021-07-16更新 | 1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西方殖民扩张】

材料一   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沟通了欧亚非三大洲,被称为世界航运的十字路口,是从大西洋到太平洋最快的横越航道。1门世纪,路易十四尝试通过谈判使法国舰队自由出入苏伊士和红海地区,保障东方最近路线的安全。财政大臣科尔伯在报告中力促政府重振这条传统商路,认为此举不但能够保障法国在尼罗河流域的特权地位,还可以在地中海和印度洋建立贸易圈。拿破仑在寄给外交大臣的信件中谈到:若法国能占领埃及,那么距离打败英国也不遥远了。到了19世纪中期,法国对于开凿运河的愿望更加迫切。通过不懈努力,1854年,法国人雷赛普因获准成立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主持运河的开凿。1869年,苏伊士运河正式开通。到19世纪80年代,英国及法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80%以上都是经过苏伊士运河完成的。

——摘编自张思、魏一珍《19世纪中叶法国凿通苏伊士运河原因刍议》

材料二   苏伊士运河一直被英法资本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所霸占,成为大英帝国通往印度洋的重要航道。英国在1922年被迫承认埃及名义上的独立,但1936年又诱迫埃及与其签订了条约,规定英国可在苏伊士运河驻军,成为英国控制运河的法律依据。战后,埃及为收回运河主权做出了不懈努力。1947年,埃及将此提交联合国安理会,未得到满意的结果。1951年埃及议会通过决议,废除了1936年签订的《英埃二十年同盟条约》。1952年纳赛尔发动革命,推翻法鲁克王朝,建立共和国。1954年,经过谈判,英埃签订了《关于苏伊士运河基地的协定》,规定英国军队在签约后20个月内分批撤出埃及领土,并将那里的英国设备移交给埃及。1956612日,最后一批英军在运河基地降下英国国旗。

——摘编自温显娟《论苏伊士运河战争中的英美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法国开凿苏伊士运河的原因,并分析苏伊士运河开通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埃及能够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原因。
2023-05-31更新 | 39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迦玛尔·阿卜杜尔·纳赛尔(1918—1970)是埃及前总统,领袖人物。纳赛尔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他对埃及的殖民地地位怀着强烈的屈辱感,从青年时代起便献身于资产阶级革命。1952年7月21日纳赛示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废黜法鲁克国王。1953 年6月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1954 年纳赛尔出任总统兼总理,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纳赛尔在执政期间(1954—1978年)取得了一定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他颁布宪法,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抗击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发动的侵埃战争,接受苏联援建阿斯旺高坝;使妇女享有更多权利;培育埃及新人以替代西方人员。他和铁托、尼赫鲁一起提倡不结盟,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1956年埃及与新中国建交。1970年9月28日病卒。

——摘编自余建华《埃及民族英雄纳赛尔》


(1)根据材料,概括纳赛尔对埃及的主要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活动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纳赛尔革命活动中所体现的精神。
2023-04-03更新 | 2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