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0 题号:18994099
义熙九年(413年),刘裕实行“土断”,除南徐、南兖、南青三州皆在晋陵(今江苏镇江、常州一带)界内,不在土断之列外,其余“诸流寓那县,多被并省”。在户籍上,不再分土著和侨人。刘裕实行“土断”的直接目的是(       
A.调整基层行政机构B.抑制士族势力膨胀
C.推动经济重心南移D.增加赋役征收对象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废除过去地方上原有的贵族、长老、族长等地方领袖,所有人按姓名、年龄、籍贯、财富等载入户籍,所有人通通是国君的臣民,称为“编户齐民”,给国家征派租赋徭役提供保障。“编户齐民”制度
A.巩固了西周政治体制B.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
C.增强了政府组织能力D.实现了政治上的平等
2022-01-03更新 | 24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清末新政期间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区分了人籍与户籍。人籍主要是关于个人出生、死亡、婚姻等比较私人化的信息资料;户籍则是以家庭为单位登记的关于移籍、入籍等家庭信息。由此可知,晚清的户籍管理(     
A.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B.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C.摆脱了家族主义传统D.体现出向近代转型的趋势
2023-03-23更新 | 12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商君书》曰:“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即将百姓的名字登记于政府的版籍之上,开始出现编户齐民制度。这一制度造成的影响是
A.管理百姓的方式由地域转向亲缘B.削弱贵族势力增强国家的人口控制
C.便利新兴地主兼并土地隐匿人口D.扩大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
2020-01-01更新 | 9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