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1 题号:19014711
据《巴县档案》载,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为编联保甲以靖地方事,照得弭盗安良须清牌甲,城乡市 镇挨户联牌,不必拘定里甲,只就方隅次第十户立一牌,十牌立一甲长,互相联络,轮流稽查”。材料说明(     
A.里甲制度得以延续B.边疆危机影响政局稳定
C.地方创新管理制度D.改土归流政策成效显著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据明代徽州文书记载,某一时期乡村的边界纠纷、交易纠纷、侵害地权、采伐林木等土地纠纷共计75例(见下表)这反映了
类别无需向官提诉便在乡村解决的纠纷向地方官提诉的诉讼
解决
形式
经乡村各种调停和仲裁解决的事例当事人之间经谈判解决的事例提诉后在当地调停的诉讼在法庭上经地方官裁定解决的诉讼
数量38例5例27例5例
比例50.6%6.7%36%6.7%
合计民间调停解决的纠纷官府解决的纠纷
70例(93.3%)5例(6.7%)

A.传统乡村宗族社会的特征B.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C.封建社会法律法规不健全D.地方势力强大,影响中央权威
2020-09-10更新 | 38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西汉初年,设令、丞、尉管理地方行政,并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县三老、乡三老,因民俗教化百姓。东汉时期,三老教化之职完全由地方小吏取代,行政、教化合一。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君主专制的强化B.乡里制度的瓦解
C.世家大族的兴起D.官吏群体的儒化
2022-03-22更新 | 78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针对客民大规模地进入太湖上游山乡,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制定了十五条规章,要求客籍与土著混编。对于山区丘陵地区搭棚谋生的棚民,按户编册,均归就近保甲管束。由此可知,清政府(     
A.鼓励高产作物的引种B.重视基层社会的治理
C.注重山区环境的保护D.简化政府地方的建制
2022-11-21更新 | 3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