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 题号:1922494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儒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时间

儒学境遇

第一阶段

19世纪末至1911年辛亥革命

对儒学进行全面反思和评估的代表人物当数康有为。他以大胆的怀疑和辨伪精神,开辟了儒学研究的新方向,开始了儒学自我改造的系统工程,促进了中国近现代儒学由信古向疑古的转变。康有为开启了近代儒学重构或重释的先河

第二阶段

1911年至1928年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中国

儒学乃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在这个历史时期历经了空前绝后的冲击和碰撞,是一个文化启蒙也是儒学经受灭顶之灾的年代

第三阶段

1928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35年1月陶希圣、王新命、何炳松等10教授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1935年3月张岱年发表《关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他们都强调中国文化有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特色,认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唯一出路就在于建设和创新中国的本位文化

——据胡锐军《理想的诉求与没落——儒家政治秩序理论的现代视角研究与考量》整理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人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先后经历了三个阶级的领导,这不失为一个显著特色。三个革命阶级前仆后继有意或无意地围绕着“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展开革命活动,最终使中国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如图

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关知识,围绕“领导阶级与中国民主革命”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2-11-13更新 | 70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196年,为纪念埃及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祭司制作了罗塞塔石碑。石碑高1.14米,宽0.73米,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1799年,拿破仑远征军在埃及北部城镇拉希德发现这块石碑,法国人把当地称为罗塞塔,石碑因而得名。1801年,英军打败法军,接管埃及,根据投降条约,法方把罗塞塔石碑等十多件埃及文物移交英方。1802年,罗塞塔石碑被送至大英博物馆埃及厅,成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了展示英国人对法国的军事胜利,英国人在这件石碑的标签上写有一句话:“不列颠军队征服埃及的战利品”。1993年,埃及考古学家札西·哈瓦斯博士公开呼吁英国应该将罗塞塔石碑归还给它真正的归属地埃及,因为这块石碑是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但大英博物馆并未归还。

——摘编自百度百科“罗塞塔石碑”条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罗塞塔石碑的命运进行评析。
2024-06-06更新 | 18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欧洲人在技术(包括军事技术在内)、经济和行政上的成就远优于亚非地区的人民。借着这些成就,欧洲人能够让亚非地区的人民在世界市场上享有他们的成品,大量工业生产的利益,改进了的生产力,较佳的保健教育,内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并且把亚非地区导向一个以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史料二   欧洲人借着滥用他们军事上的优势,并且受他们工业家渴求廉价原料所推动,以及为他们的大量生产找市场,欧洲国邦的政府把亚非地区独立的人民拉到他们的轴心里去,在经济上剥削他们,挫折其本土经济的成长和民族的生活,否认他们自决的天然权利,攻击他们的文化,并且把他们暴露在所谓西方文明的罪恶之下。

——以上均摘编自《殷海光文集》


【探究】分别概括史料一、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立场,并依据中国近代前期的有关史实进行论证。
2024-02-22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