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7 题号:1927154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夺得天下,想继续以法家思想治理天下却失败了。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则崇尚黄老思想而休养生息,但用来打天下的法家思想并不适合长治久安,历史最终还是选择了儒家-不是通过战争和强力取胜来“选择”,而是通过对和平与道德的愿景来选择。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在政治上的“独尊儒术”;二是提出按德性和学问的标准建立常规和制度化的察举。这上述两点也就是“汉制”有别于“秦制”的基本特点。

——摘编自何怀宏《周文与汉制:传统中国的道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朝相比,汉代治国思想和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治国思想和制度变化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治理有效”是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我国疆域辽阔,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郡县的出现,是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划时代变化。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本质,是在国家体制中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由部族国家变成疆域国家。秦代实行郡县两级制,而秦郡数仅为四十余,中央直接管理各郡,尚无多大问题。

——摘编自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地方体制与官僚制度》

材料二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

——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三元朝疆域辽阔,为汉唐所不及,路府数量繁多,中央很难一一统属。故设立数目有限的行省。行省与中书省的关系是双重的:一方面,行省可以说是中书省的下属,要接受后者的节制和领导;另一方面,行省与中书省又具有某种“平等”关系。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权力虽重,但其官员的任命、迁调、考课必须由朝廷执行;元朝还建立了针对行省的一些监督机制,通过御史台等机构对行省的工作进行严密监察;行省机构内部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在行省官员内部形成互相牵制、分权制衡的状态。

——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出现的时代。概括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政治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刘邦在地方制度上如何兼顾秦和东方习俗的?带来什么后果?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主要原因,概括行省与中央的关系,简述元朝防范地方专权的有效措施。
2023-12-09更新 | 2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像砖、画像石是贵族官僚营建墓室的装饰品,西汉中期到东汉晚期是画像砖的繁荣期。画像砖、画像石分布的地区很广。从现已发掘的情况看,以黄河下游为中心,北到北京,南到云南,东到山东,西到四川雅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出土汉画像砖、画像石有数万之巨。画像砖、画像石画面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车骑出行、属吏、谒见、幕府、尊贤敬老、讲学传经等;墓主庄园、手工作坊的劳动景况;墓主日常生活方面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民俗的场景,表现商业集市活动的情况。其它还有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祥瑞事物等。

汉代广泛使用铁制工具.创造并推广了“耦犁”,使粮食亩产成倍增长。可是在史籍上关于“耦犁”的记载只有“二牛三人”四字。陕西米脂东汉画像石“牛耕图”中,再现了这种二牛抬杠式的耕作方法,使今人对“耦犁”一目了然。

——摘编自《论汉代画像砖(石)文献的史料价值》等

材料二   汉代农耕画像石的生产呈现出地域化的特点,每个地区的农耕图像又具有模式化的生产特点,这种模式化主要体现在画像石农耕题材“母本”的相同,农耕图所依附的建筑构件载体相同。相比于鲁、苏两地,陕北出土的汉画像农耕图模式化特征最为明显。……汉画像农耕图无意于展现汉代农耕、纺织技术,更谈不上传播汉代农耕、纺织等生产技术,而是画像石生产者(主要代替孝子)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符号化的农耕、纺织图像,来满足逝者在彼世的衣食需求,从而达到所谓的孝道,并祈求子孙后代能够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摘编自解树明《汉代农耕画像石模式化生产与意义表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作为史料的价值。
2024-04-30更新 | 12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救济内容出处
(建武)六年(公元30年)春……诏曰:“往岁水、旱、蝗虫为灾,谷价腾跃,人用困乏。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愍之。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二千石勉加循抚,无令失职。”《后汉书·光武帝纪》
“凡水、旱、虫、霜为灾害,则有分数:十分损四已上,免租;损六已上,免租、调;损七已上,课、役俱免。若桑、麻损尽者,各免调。……凡丁户皆有优复蠲免之制(诸皇宗籍属宗正者及诸亲,五品已上父祖、兄弟、子孙,及诸色杂有职掌人)。若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志行闻于乡闾者,州县申省奏闻,表其门闾,同籍悉免课役”。《唐六典》
(天禧四年)六月,太常少卿直史馆陈靖言:朝廷每遇水旱不稔之岁,望遣使安抚,设法招携富民纳粟以助赈贷,从之。《宋会要辑稿》
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大明律》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政府推行的______(政策)。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推行这一政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封建王朝实施社会救济的特点。
2024-05-21更新 | 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