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赋税制度(汉-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8 题号:1929718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悖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材料二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致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订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已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官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的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两税法的立法原理具有进步意义,但税制本身也存在较多弊端,比如两税法规定赋税的征收是以财产的多少为标准的,而财产种类较多,价值不一,难以量化;同时各州县是根据税额的总数进行分摊,于是出现“凡十家之内,大半逃亡,亦须五家摊税,似投石井中,非到底不止。”一些地方官员甚至在两税法内容上做文章,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最后,广大人民无以为生,只有揭竿而起,最终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统治者。

——摘编自蔡昌《隋唐盛世的赋税演变》


(1)唐代“租庸调制”中,“租”“庸”“调”各指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唐前期及唐后期征收赋税的依据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后给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催促)取办,无复常准。……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摘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摘自《白居易集》卷2《重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的原因,并指出其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朝两税法的实施。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则材料对于研究两税法的史料价值。
2023-01-06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唐)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饿莩,饿死的人)耳。

——(宋)董猬《救活荒民书》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统治阶级采取了什么措施?
2023-01-04更新 | 1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了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特点及变化的原因。
2022-12-12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